孙勇健
海宁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海宁市,3144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系统发展的理念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基本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框架思路,明确了关键性问题,以期为未来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探索经验。
关键词:整治与修复;国土空间规划;路径;关键问题
引言
国家高度重视国土规划工作,十九大以来,中央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实施监督发布了多项意见。加强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机制建设,需要不断更新空间规划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切实提高城镇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全域性。只有重视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过程,提高实施水平和效率,才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新形势下对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新要求
要加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必须明确建设要求,特别是在日益重视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要切实坚持以下新要求。第一,把促进生态文明作为城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主要目标,切实做好景观、林、田、湖、草的系统综合治理,努力解决空间规划重叠、自然资源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第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使用管理责任,有效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责任,建立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监督实施过程,切实加强自然资源综合治理与修复机制建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较传统的土地整治,更加强调“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因此在相关专题及规划编制时应以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核心,统筹管理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水-气-土-生物等各要素综合管理。其研究难点在于如何统筹设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技术层面需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整治与修复重点区域的识别与划定,以及对应整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2.1健全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国土空间保护和利用的依据。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协调和控制国土空间的开发。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提出了开展城镇国土空间治理的基本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应加强对土地利用控制、土地资源整合、自然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全面构建法律体系。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应根据各类工程的相关规定,适当简化国土空间规划流程。遵循整体规划的原则,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现阶段,相关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完善法律法规,避免“法律冲突”的情况出现。
2.2重点区域的识别与划定
重点区域的识别与划定应充分了解各要素资源禀赋特征,认识自然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以资源的合理利用、永续发展及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修复为重点,构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区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划定整治与修复区域、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重要空间、敏感空间、受损空间的范围与分布,分层次、分区域、分阶段开展整治与修复工作。
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山、水、林、田、湖、草、湿”各要素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共同构建,以“田”为例,一方面考虑影响农田数量和质量的侵占、污染、灾毁等负向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可作为开发、整理、复垦、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正向因素,两者综合方能更加全面确定农田需纳入整治工程的具体板块。
2.3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
一是以工矿废弃地修复为抓手,结合徐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采矿用地问题,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指引全市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二是以“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为修复理念,实现矿地融合发展。三是采用“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实现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带动片区发展活力,包括:塌陷地复垦整治,修复受损土地,将低产田或绝产田,整治成高效农业示范区;挖掘工业用地潜力,重新利用因破产关停的各类煤矿、企业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塌陷村庄搬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废弃村庄,建成“农民公寓或新村”;坚持塌陷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分类改造利用。
2.4强化规划统筹引领
实施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必须以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明确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区域和空间布局。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形成城镇、区域的统筹规划体系。根据项目的主要功能定位,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复垦高标准规划,对工程项目区进行总体布局。
2.5强化整体思维
根据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要强化整体思维,其面临的对象包括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等全域国土空间的整体保护和生态修复,通过所有国土空间全覆盖的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目标。
2.6必须不断提高国土空间的质量
在生态保护与修复过程工作中,主要目标应始终是提高土地和空间质量,即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注重各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空间布局,通过不断寻找适合国土空间的最佳比例,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要继续扩大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修复与生态修复机制要有一定的财政基础才能实施。相关从业人员应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获得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鼓励更多投资者投资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起国土空间规划投融资渠道。
结语
目前,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开展国土空间全要素综合整治,及时修复损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认真梳理并探索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研究路径,确定了整治与修复关键性问题,为今后整治与修复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友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方舟,杨雨濛,严金明.中国国土综合整治近40年内涵研究综述: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5):78-85.
[2]张侃,杨青,宋晗.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机制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王震洪,朱晓柯.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综述[C].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06:25-31.
[4]夏方舟,杨雨濛,严金明.中国国土综合整治近40年内涵研究综述: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5):78-85.
[5]倪庆琳,侯湖平,丁忠义,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 — 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0(1):2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