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洁茹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山西省 忻州市034000
摘要:据了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在进行不断的提高,我国电力项目逐渐发展,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有很大提升。智能化变电站存在很多的便利性,其中智能性就解决了很多问题,智能优点主要是其可靠性和优越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一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篇文章就是根据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相关的技术进行一些研究,通过智能变电站进行继电保护的控制问题来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目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质量上逐渐提高,旧的能源系统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外部供求市场的压力下能源系统也发生了变化。电力自动化是能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适应与发展对整个能源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
智能变电站结构智能变电站主要由过程层、站控层和隔台层组成。过程层主要用于实时检测电力,识别电气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参数,负责监控整个变电站的数据,根据历史数据库协议更新,联系和传输这些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完成指挥中心的规划任务。站控层是必要的控制和保护设备。
2、智能变电站的常见问题
2.1、维护人员的艰苦奋斗意识淡化
因为大部分变电站存在人员流动性差、重复劳动次数多、操作流程固化的问题,因此多数维护人员存在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消极怠工、缺乏责任心、学习主动性不强、得过且过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弱化运维人员的应变能力、技术水平,非常不利于顺利、有效开展变电站设备维护工作,给变电站运行设备埋下了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当地居民用电的可靠性。
2.2、变电站设备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不标准
为了保证变电站可以长期稳定运行,运维人员需要收集变电站实际运行情况及维护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策划并拟定应急处置预案,从而来保证所执行的任何应急操作均符合该机制。现阶段,部分变电站运维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编写应急处置预案的重要性,导致变电站设备应急管理运行预案编写不标准、不合理、不符合实际情况,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关部门一起合作的契合度较低、处理变电站设备故障细节问题的程序比较混乱等后果,严重影响特殊事件、突发事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2.3、变电运行设备短路问题
负载触底是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一些电气设备出现非正常触地情况,以至于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电动力,影响到整个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这种问题,可采取设定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强化高压类设备的安全设置,采取增加熔断器的方式,从而防止高压设备运行出现这种问题。
2.4、断路器检修措施
运维检修人员注重检测断路器运行状态与潜在故障隐患,通过最低额定电压判断断路器电磁铁功能,重点检测断路器主回路导电电阻,掌握断路器触头磨损状态和接触状态。同时对断路器灭弧室真空度进行检测,避免功能异常。第三,隔离开关检修措施。在运维检修期间,检修人员注重检查隔离开关转动部位和动静接触部位的运行状态,及时加固松动部位。当隔离开关运行期间产生腐蚀问题时,首先应当进行清洗处理[1]。
3、智能变电站的维护解决措施
3.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的使用环节,为显著提高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的效果,电力企业就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制定变电设备维修登记制度,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预防发生各部门或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针对变电设备要履行定期保养制度,对相关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对操作人员熟练使用变电设备和操作的准确性等进行检查,持续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变电设备操作技能培训 ;充分调动维修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变电设备的使用价值。
3.2、整改变电站运维安全管理工作
检修人员想要降低变电站设备运行效率及质量的不利影响,应当定期检查并核对仓库内备用设备是否有质量证书,之后利用专业设备检查备品设备是否存在缺陷,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备用设备存在隐患、缺陷的概率,保证运行设备故障后需更换备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在明确备用设备、运行设备存在缺陷问题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变电站运维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内容、原则、发展方向等,保证可以显著提升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备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概率。
3.3、数据处理
据录入优化设计数据接口之后,必须重新整理智能运维检修系统的缺陷与不足,同时更新系统数据。在系统总体架构中,检修运维系统数据属于重要组成,可以为后期检修与运维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数据存储周期对于数据存储周期来说,需要按照数据特点设定周期。对于短时数据来说,则需要将秒作为时间标识,以此存储短时性数据。对于周期比较长的数据来说,则需要以小时、天、年作为存储单位。在具体运行操作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科学设定数据存储周期[2]。
3.4、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
智能信息平台是智能设备的保障。智能设备的设计非常重要。其组成主要有核心智能信息平台、主电源和智能设备自律系统。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将由响应信息平台系统自动监控,并实时监控设备运行。通过完善信息数据库,确定并传递给最终用户,使维修人员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人员可以快速定位错误位置,提高错误处理效率。
3.5、变电系统智能无功电压调度
变电系统智能无功电压调度是依靠变电自动化系统与调度通信系统共同实现的,目前变电系统智能无功电压调度能够应用在变电系统功能健全的地区,采用分散模式对电力分配进行智能控制。变电系统智能无功电压调度的实现需要通过调度通信系统对供电地区的调度命令集中控制,经过自适应代理模型的函数运算,将计算后的调度命令数据发送到各个下级变电站中,下级变电站收到调度命令后先随命令数据进行检验,自动化 SCADA 系统可以对下级变电站完成电压控制[3]。
3.6、运用在维修状态
变电监测现阶段一般利用状态检查,其具备良好的应变性,不但能提升作业速率,减小作业时间,而且还能降低断电影响,但是这些一定要率先判断出待测设施的要件情况。因为一般运作的变电要件均自带电荷,难以高效掌握设施的内在情况,所以状态鉴别与获得的讯息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检查过程中,间接讯息一般包括在相应的自动装备里,经过检查问题记载,同样能了解不足和漏洞,然而利用此种形式同样具备弊端,例如在线监测时一定要配备大量的弱电、强电设施,测定设施的绝缘情况时,也无法展开准确的配合。
3.7、完善实操培训
基地建设为了向实操技能培训提供更优质、便利、开放的培训环境,对实操培训中心进行了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与整合,设立了联轴器找中心、阀门检修、轴弯曲测量、钳工、焊接与热切割、电机检修、控制回路配线、6kV开关检修等实操区域,配备了必要的培训用工器具及材料,基本满足员工的日常技能培训需求[4]。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变电电气设备是当前工程中最重要且繁琐的工程,电气设备的运维与管理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工作不只需要结合科技手段,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施工与管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想要保证变电站日常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需要同时采取定期检查措施、不定期特殊巡查措施,通过密集型排查的方式,提前发现存在隐患的备品设备、运行设备的异常情况;提前消除设备存在的隐患。
参考文献:
[1]黄麒睿.变电站设备运维质量效率提升方法[J].大众标准化,2020(21):183-184.
[2]王华佑.变电站运维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0,27(11):38-39.
[3]赵俊伟,秦佳鸣,谢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运维工作中的应用[J].电力与能源,2020,41(05):579-581.
[4]周慧,廖成城,李锦鹏.变电站红外对射智能安全围栏的研制及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20,22(1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