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智能调度的关键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29期   作者:房玉禄
[导读]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智能调度有助于保证智能电网功能的充分发挥
        房玉禄
        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029200
        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智能调度有助于保证智能电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不断优化、创新和完善关键技术,合理利用智能电网调度关键技术,进而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网智能调度;关键技术;应用
1电网调度的概念
        电网调度指的是调度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电网中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然后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结合其运作情况和近期的记录来判断设备是否有问题。如果有一些细小的地方需要调整,那么就要对管辖的机构和部门下达调整的指令,然后各部门再根据实际情况和指令对管辖范围内的电网设备进行科学调整,以此来确保整个电网的稳定性。从整体上来看,电网调度具备主动性和灵活性,它能够根据电网的状态进行自由调整。只有在合理的调控下,降低事故的发生率,避免经济损失。
2电网调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电网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的技术也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层次,并在持续更新当中。如今的电网技术能够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基本上很少会出现较大的安全问题。但是对于电网调度还需要进行加强管理,对其中的每一个结构都更新管理理念和技术,并培养高素质管理调度人才,这样才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所以电网调度对于整个电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电网调度的安全隐患
        3.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工作人员作为电网安全管理和调度的主体,他们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这主要从他们的工作责任和态度等方面体现出来。很多时候电网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技术上的不足或者是不及时的检查管理而出现的。考虑到这一情况,就要定期重复地进行检查与纠错,因为事故的发生本身就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也给安全管理和防范也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在电网安全运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电网的安全性,如果有所疏忽的话,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是电网是时时刻刻都在运行的,那么也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岗位上的时候必须无时无刻不在监视,这样一来他们需要每天都重复工作而且耗费大量的体力与时间。长此以往他们难免会出现乏味和懈怠的情况,这很可能会使他们降低安全防范意识,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出现。如果小问题出现了就直接忽略,等大问题出现的时候难免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还有一部分老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单纯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完成电网的检查和调度,对于其中细节部分并不注重,这也是导致电网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3.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电力行业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是由于各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电的需求不断扩大,且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现象使我国的电力行业加速发展。但是有很多地区的电网建设还是处于初始阶段。例如,在工作流程上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很多时候员工都是靠着经验来完成的,没有科学依据可言,这样就会给电网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还有就是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的表现是相关单位对于员工的管理不够严格,整体上十分松散。
        3.3系统不具导向性和实用性
        从配电网调度的角度展开分析,其调度业务应根据业务职业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划分,这一方法能够使不同的业务部门分批发展,进而有助于确立一个合理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业务导向。但是具体来说,因为在调度系统建设的早期阶段,不具备一个宏观规划,同时基础技术体系也不够完善和统一,直接导致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不健全。

无法满足调度方案、监视技术、校正控制技术的要求,进而致使系统的业务导向越来越混乱,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从另一个展开分析,现如今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大量的信息技术涌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中,所以导致一些研发较早的系统实用性和功能性越来越差。例如一些系统中的新型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应用,并且传统技术不具有实用性。但是一些应用因为技术水平较低或者其他因素,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物力去维护,这样才能确保系统不发生故障。
4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的关键技术
        4.1多阶段一体化决策技术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配电网智能调度具有极大的时间跨度,在规划设计环节,因为实际负荷需要对诸多因素进行考虑,例如符合本身性质、变化情况及广大用户生活用电需求等,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保留余地,设计值和具体负荷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因为在高峰时间大怒的负荷持续时间较短,所以会导致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并且网络接线模式单一,无法明确最优的调度方法。对于灵活性欠佳的问题,SG、微电网和储存能量设施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对多阶段一体化决策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对配电网络、电源以及负荷之间的能量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下,同时使用该技术能够建立多阶段一体化优化调度模型和算法,实现供电及运行的自动化处理,解决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4.2运行评估技术的使用
        在不同时间段调度方案对配电网的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配电网智能调度的目标使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互动化和信息化。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便是合理利用运行评估技术。在全面评估配电网调度的各个指标时,需要明确每一个运行指标,确保评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评估指标需要包括多方面,例如其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不同指标间的影响作用等,需要对影响配电网运行的指标进行重点的分析,建立不同指标和配电网参数及变化趋势函数的建立,最后完成指标评估模型的建立。该模型目标多样,层次丰富,属性丰富,通过对该模型的合理利用,能够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合理、高效、全面地评估。
        4.3运行风险技术的使用
        近些年来,我国能源建设及发展越来越注重新能源的发展、推广和使用,但是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清洁能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例如常见的水力发电和风力风大,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发电的不确定性较大。即使容量较小的DG能够通过微电网并网运转,但是其整体稳定性不佳,容易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配电网负荷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配电网潮流分布具有难以预见性,难以预见性则表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自然而然对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其运行中伴随较大的风险,最终可能会导致供电质量的下滑。基于上述问题,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将DG、微电网、储存能量装置等设施以及新能源电源的随机模型作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动态配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方案,提高配电网智能调度的抗风险性能。
结束语
        配电网作为有效连接电网和电力负荷的桥梁,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配电网智能调度的前提下,能够促进电力产业的飞速发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长期、高效地运行。仅依靠传统的配电网调度不能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传统配电网调度不仅工序具有复杂性,同时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要经常维修,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现如今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迅速,进一步促进配电网智能调度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则需要牢牢把握住其关键技术,通过关键技术推动智能电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锡林,叶萌.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在电网安全运行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9(12):82-83+86.
[2]孙航.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发展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142.
[3]刘炳.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9(34):122-124.
[4]陈菁伟.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1):23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