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地理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和对策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期   作者:何金如
[导读] 每当提起后进生,普遍认为他们是差生,直接或间接导致后进生心理压力大,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何金如
        义乌市第五中学  
        【摘要】每当提起后进生,普遍认为他们是差生,直接或间接导致后进生心理压力大,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他们孤独、失望、挣扎,强装自尊目无老师、同学,成绩连连退步。要扭转局面,教师更需要关心爱护后进生,多给他们一份爱心,少一点责骂,多一份责任,努力寻找学生失去的笑脸;老师只有用“爱”和“勤”努力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学习地理的必要性,达到百花争艳。老师的职责就是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合格乃至优秀,所以必须付出艰辛和爱心,做到“爱生如子”。
        【关键词】 后进生  心理分析  对策

一、地理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每当提起后进生,普遍感觉认为他们是差生,这么差的学生让老师怎么教呢?孺子不可教也!却不知,随着人际关系的发展,经过社会的传播,这些伤人心肺的话早就传入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心中。接着的是家长对后进生的压力,父母的出言不慎伤害了子女的自尊心,是大多数后进生认为自己笨、无能,且是少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与父母关系闹僵,背着父母整天在外游闲,甚至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搭上勾。久之,这些学生要么成为包袱越来越重的“乖孩子”,要么成为逍遥自在的毫无约束力的消遣型孩子,极少部分可能诱发成违纪违法的“坏孩子”,这是父母的失望,子女的失望,家庭教育的失误。
        要想改善后进生首先从老师自身开始。因为大多数后进生生性聪颖,懂事较早,家庭压力较大,他们更需要关心爱护。假如父母、老师能多给他们一份爱心,少一点责骂;多一份责任,少一点清闲,努力寻找学生失去的笑脸,他们会枯木逢春,百花争艳的。老师的职责就是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合格乃至优秀,所以必须付出艰辛和爱心,做到“爱生如子”。
二、地理后进生的激励机制及对策
        (一)情感渗透,养成“我要学地理”
        教学的目的就是采用各种手段让所教知识被学生接受、提高。要让每位后进生接受,就得以生为友,课堂上是师生,课后是朋友。缩短师生距离,打成一片,信任学生、尊重和保护学生。达到老师能“爱生如子”,学生能“尊师如父”的情景相融境界,撞击后进生希望的火花。俗话说得好:“教贵真情”。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融洽课堂氛围,沟通后进生内心世界,对成绩过于差的学生不采用强制、驱赶手段,相反能对他们拨正航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多表扬少指责,微妙的表扬一旦荡起波澜,就能迁移为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实践证明,“皮格马利效应”给了我成功的尝试。曾有一位女同学,整天闷闷不乐,成绩不超50分,可谓全年级倒数第一。细心交谈后使她说出了原委:父母天天吵嘴闹离婚,姐弟俩无法安心学习,还说父母离后双方都要弟不要她。她能对当时不是班主任的老师吐真情,说明她信任老师,于是我抓住机会关注她,安慰她道:“只要你能拿出优异的成绩,让自己成为父母的荣耀,那时叫他们离婚都舍不得,还敢说要弟不要你;相反,成绩每况愈下,老师时常要你回家叫父母到校做工作,试想:父母原本紧张的关系岂不等于雪上加霜,而优异的成绩和获奖证书却能使父母紧张的关系融化,成为父母的久旱甘霖、雪中送炭。当务之急就是把学科成绩考好,稳定情绪,顺利进入高考”。一席话,果真灵验,最后这位女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让父母重归于好,合家欢喜。的确,爱学的情感渗透,师生双方受益,作为地理老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激素”。


        (二)培养地理兴趣,持久“我乐学地理”
        首先,培养地理兴趣得从老师开始。教师要有兴趣乐于教,教得有乐趣才能学得有乐趣。此乃“教学相长”。假如上课老师独占课堂,不调动积极性,语言干瘪、平淡无味;组织开端偏离课题,深奥难懂、天花乱坠;只讲不练、只练不讲,教师无书无图、不备课或搞第二职业等。无法使后进生打心底对老师佩服,一见老师上台就厌烦,民意测验结果是:“我最不爱听的课是某某老师的课”。这样下去,优等生也开始不信任老师,成绩差的后进生趁机大开小差。所以娴熟的专业知识、流畅的语言表达,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学生才会对我们地理老师感兴趣,继而对你的课感兴趣而爱学地理、乐学地理。
        其次,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易懂的知识点,不要强迫后进生记笔记,不要把记笔记作为维持后进生课堂纪律的手段。给后进生一点思维的余地,充实他们头脑、品味听课的滋味;留几分钟给学生思考。不但培养爱动脑筋,活跃思考、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还可变依赖、被动为主动,自己总结知识、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且使不懂之处及时得到解决。曾对一个班不强记笔记,但要求自己写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对另外一个班定为强做笔记班,进行试验对比。结果发现:不强做笔记的班最后三位后进生回忆知识要点较正确,而强做笔记的班最后三位后进生却无从下手。说明了只要主动的手过一遍才能胜过被动的手过百遍。况且这些后进生潜在能力强,在课堂上因人而异地叫他们“露几手”,他们有一种超越优等生的自豪感,一种胜利者的喜悦,在他们往后的学习中他们会越发努力。
        难懂的知识点,要帮助其消化,就得联系实际生活、生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让他们知道“难”并不可怕,心灵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教师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巧设悬念趣打比方,选用奇妙典故,分散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就可以荡起求知的涟漪。同时,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课前复习、课后辅导、选修课、兴趣活动、参与竞争、撰写活动心得等无一不是分散难点而“乐学”地理的好手段。
        特色课的建立。特色课可以谈古论今,海阔天空,有趣味横生、陶冶情操、减轻课堂紧张的享受。在尝试时力求做到:尽量动员性格内向的女生和部分好静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参加,采用有趣、用奇,既逗又夸方式激活少年的“活力因子”;特色课尽量一节课一个主题,当堂收尾,以好奇感吸引下节课的到来;内容以知识拓展为主题,多开展同学演讲,自由选择课堂知识、趣味故事等。别具一格的特色课,生动活泼,富有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唤醒了沉睡的心,会让学生们听得出神。这种课,稳住了每位后进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地理的乐趣;提高了后进生心理素质,增加了责任感和义务感。
        兴趣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竞争,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探索实践,都可以深化第一课堂。经常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广泛宣传已学知识,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趣味性、知识性、阶段性。兴趣活动结束后,动员学生调查和整理各方面的资料,并选择构思,要求段落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最后总结评比,进一步送金华联评,实行过程尽量让后进生参加,令他们认识到自己不笨,定能学好文化课。多年来,有不少后进生得此殊荣。这种教学有以下收获: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教育能够为建设服务,尤其乡土建设服务,后进生是主力军;课内外结合,以其独特性、实践性弥补课堂的常规化及单调性;面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纠正了高分优生、低分即差生的歧视差生现象,广泛调动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上是笔者作为地理教师对后进生作出的一点粗浅尝试,但只要教师乐教,注重课内外的趣、奇、感、勤教学,因人、因课、因时、因班而宜,打动学生心扉,后进生自然乐学地理;乐学地理后的学生只有眼、手、心、脑并举,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大胆实践,没有攻不破的垒,搬不走的山。让我们坚信:后进生是一块很好的璞玉,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成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