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间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融入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 第02期   作者:崔 欣
[导读] 小学美术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需要依据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加强民间美术知识的渗透学习与分析,重视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他们发扬传统文化,提高美术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民间风俗文化,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四实验小学 251100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需要依据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加强民间美术知识的渗透学习与分析,重视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他们发扬传统文化,提高美术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民间风俗文化,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把美术知识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加强小学美术课程的多样性融合发展。
       关键词:民间文化、小学美术、融入教学、

       前言:
       美术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美术来源于生活。所以说,民间美术也是从生活中孕育而来,具有非常强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作为当代小学生,教师有必要通过美术知识为学生进行民间美术的渗透,将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来。在小学美术的教育阶段,将民间美术带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促使他们美术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文章重点结合民间美术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一、开设情景课堂,增强手工能力
       在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真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爱玩的年龄,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开展一些手工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这一教学特点,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用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中,学生会享受到民间美术带来的熏陶,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会动的剪影”时,这课讲的是一些不同的民族剪纸艺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文化发展,让学生了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剪纸文化。在山东德州齐河地区同样有着悠久的剪纸文化,通过这些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兴趣,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进行美术剪纸艺术的学习,并且对于民间美术产生兴趣,从而能够扎实的学好美术相关知识。
       二、媒体技术结合,促进课堂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所以通过多媒体对学生展开美术知识的教学成果也非常显著。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现代美术的教育体系,如果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民间美术的资料非常多,如果单纯依靠老师口头的讲解,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但是相反,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小短片播放出来,学生就会非常容易接受,所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改革。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彩墨脸谱”时,这一部分内容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文化中的脸谱艺术,由于这部分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脸谱,让学生来进行观看,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积极的表达。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民间美术,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最终促使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学习民间美术,加深资源学习
       剪纸雕刻在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它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小学美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也体现了这一方面的内容。美术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通过结合学生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这些美术资源背后的民族精神,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学习民间美术,提高综合学习素养。例如:在带领学生“认识剪纸艺术”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引入“我心目中最为深刻的剪纸”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剪窗花、剪福字,充分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模拟运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剪花朵步骤的操作,要求学生对照着进行模仿练习,学生在学习课本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理解我们民族的美术文化。
       四、鼓励学生创作,增强艺术灵感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材给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讲解,结合教材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只能学会模仿,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创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导致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实际上美术知识的教学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创作,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初衷,尤其是民间美术的教学,教师需要结合美民间美术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创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元宵节里挂彩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艺作品的制作,此时学生就会拿废旧饮料瓶、废旧奶粉盒,通过贴上五颜六色的彩纸来制作成灯笼。教师在看到学生的相关作品之后,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进行美术手工作品创作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民间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结语:
       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并且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递出来,使得各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同时民族文化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为学生融入民间美术进行弘扬与传承,将民间美术资源有效的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民族文化体味,具备扎实的美术学文化功底。

       参考文献:
       [1]马多智.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93-94.
       [2]鲁星.论民间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5):104-106.
       [3]王曼.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渗透民间美术文化[J].家长(中、下旬刊),2020,(7):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