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肖肖1 杨倩2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9
摘要: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随着人们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现有建筑暴露出种种缺陷与不足,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建筑设计进行重新的审视。本文主要从建筑建造方式、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探究疫情对建筑设计的重塑,思考建筑如何更好防御疫情的传播,适应人们由于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而带来的空间需求的变化,提供人们一个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字:疫情;建造方式;空间设计;环境设计
1.疫情对建筑建造方式的重塑
作为此次疫情的“战地医院”,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造时间短、任务重,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雷神山医院建筑面积7.99万平方米,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集中体现了“中国建造”的科技发展创新成果。大量运用模块化装配式建造方式、BIM建模、智慧建造等前沿技术,根据现场情况实时纠偏,上千道工序、4万多名建设者都能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资源保障无缝衔接、同步推进,其中高度模块化装配式建造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模块化装配式建造是装配率极高的一种装配式建造形式,是以标准化的思维划分具有建筑功能的三维空间集成模块,涵盖了结构、围护、内装和设备管线等系统的成品部件。部件在工厂预制完成,集成模块运输到工地进行装配连接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极大地压缩整个建筑建造周期,模块化装配式建造在应急建造时的巨大优势包括以下方面:
1.1标准化
标准化是模块化建造的基础。模块的几何尺寸、连接方式、模块的组合形式、内部的部件、设备设施等都统一标准化设计,为实现快速高质量建造的奠定了基础保障。
1.2模块化
所有的功能空间均由标准化程度极高的模块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标准化、集成化带来的速度优势,满足了应急医疗设施建设的需求。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是由若干个6mx3m的模块,通过水平与垂直方向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病房、卫生间、缓冲间、病人走廊、医护走廊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1.3工业化
为了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建设,设计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模块产品尺寸。在现场处理地坪的同时,模块在工厂流水线集中生产,工厂精细化统一加工,减少次品率,更好的提高展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1.4装配化
工厂生产的模块产品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统一吊装组合,建筑框架搭建完成后进行设备管线安装、门窗安装、室内设施安装等施工,由于全是干法施工,各个工种可以交叉作业,与传统现场湿作业相比,可以节约大量施工时间,并且较少建筑垃圾。
2.疫情对建筑空间设计的重塑
疫情下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的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居家隔离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取居家办公,居家娱乐、居家学习等形式,同时疫情也增加了我们消毒、测温以及临时隔离的需求。这些变化对现有的建筑空间设计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需求的变化,建筑空间设计的重塑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2.1空间功能灵活切换
由于功能需求的增加,在现有空间里如何做到空间功能灵活切换是解决功能需求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居住建筑空间中作为公共空间的客厅餐厅结合、联通设计作,创造出足够大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多功能活动空间可以进行各种柔性分割或者整体使用以满足人们各种室内活动需求例如:乒乓球、桌游、跳绳、家庭影院等运动,为有小孩家庭提供过多娱乐互动空间。同时由于居住建筑层高有限,对于客厅吊灯可以采取吸顶灯形式,以提高空间的有效净高。
除了娱乐活动,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也是人们一个重要需求,有的人选择在床上、沙发上、餐桌上使用电脑办公、处理各种文件,大大降低了办公的舒适度以及办公效率。如何提供一个独立舒适的办公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没有独立书房的情况下,利用卧室转化为独立办公空间是最佳选择,卧室采用可折叠的家具布置,白天收起折叠床,展开折叠办公桌,卧室变成独立的办公空间;晚上展开折叠床,收起折叠办公桌恢复卧室功能。
建筑空间功能灵活切换,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建筑空间,提高了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随着互联网、5G技术的成熟运用,加速了 “居家办公”这种模式进一步推进和利用,未来必将对于传统办公模式的革新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测温洗手消毒需求
疫情下人们生活细节也发生了悄然的改变,进入室内需要进行测温洗手消毒等流程,人们为了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建筑入口可以设置红外自动感应测温系统、智能化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紫外线自动消毒系统等措施。
对于住宅建筑入口玄关的设计也需要重新定义,玄关作为人们进入室内的第一道屏障,除了保留原有的更衣、换鞋、物品暂存等需求外,还需增加洗手、消毒等功能,所以增设洗手盆、消毒物品的存放也成为必要设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毒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3.疫情对建筑环境设计的重塑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结合病流行时期,建筑被当作病毒传播的工具,建筑室内潮湿阴暗环境有利于病毒的滋生,从而影响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通过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等手法,为现代建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有效的改善建筑环境品质。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其中空气传播是新冠病毒携带者在呼吸时,会通过口鼻向外界传播病毒,而病毒再经由空气,传染给下一个宿主的过程,特别是在室内或者感染者去过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那里的空气都依然具有传染性,所以如何提高建筑环境品质,重塑建筑环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部分患者的大便中也分离出了新冠病毒,病毒会被排入污水管道中,住宅建筑中污水管道上下贯通并伸出屋顶排气。进到每个家庭的管道都连接一个U型集水管,起到水封作用,阻断水管的臭气、病菌和昆虫等进入室内。但由于负压吸力或者干燥气候积水较少,导致水封作用消失,会导致臭气、病毒等“倒流”进入室内。
建筑环境设计中可以采取被动措施和主动措施相结合以改善建筑环境品质。被动措施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常年主导风向,通过建筑空间合理的布局,营造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根据建筑所在地日照标准规定,确定建筑合理的日照间距,确保建筑获得充足的自然采光,避免建筑内出现阴暗潮湿适合病毒滋生繁衍的空间。主动措施方面可以利用新风系统、空调系统,对室内空间进行通风换气。但在使用时新风系统时,需注意进风和出风口之间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出风口排出的气体吸入进风口导致循环污染;系统设备的过滤网、风道口是病毒易于聚集繁衍的地方,应注意定时更换或者清洗消毒。
对于管道“倒流”问题,应定期检查建筑内浴室地漏、洗手盆下水、浴缸下水、厨房水槽、阳台地漏,确认是否有渗漏、破损,然后用消毒液、酒精等消毒处理。定期向地漏内注入少量的水或消毒水,作为“水封”,以防止U型管内集水较少,水封作用消失,导致臭气、病毒等“倒流”进入室内,对于长期不用的地漏建议用保鲜膜、密封带等直接将地漏缝死。
疫情下对建筑环境设计要求更加细致严谨,对建筑换气、通风、防臭、防霉、抗菌灭菌细节设计更加严格,通过建筑环境设计的重塑,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4.结语
每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都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习惯,建筑作为提供人们生活、工作的空间载体也一定会随之发生改变。建筑设计在不断冲击与重塑中,一次次进化完善,努力提供人们一个更加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魏曦,何易,魏素巍,董元奇.全能“PPP”住宅——对后疫情时代住宅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住宅,2020(3):8~9.
[2]赵莹. 疫情对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20, 000(008):199-200. 3. 疫情对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
[4]吴继伟,吴文楚.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卫生防疫问题[J].广东建材,2007(10):119-120.
[5]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写字楼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试行).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