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陕西省宝鸡中学721013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至熙宁十年(1077)苏轼从杭州到密州,告别了风景秀丽、生活舒适的杭州,来到地处偏远环境艰苦的密州,更多的接触到了下层的老百姓,对当时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人民生活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期间,他的创作也进入到了成熟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密州三曲(猎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月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悼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以这三首词为主,结合其他词作分析苏轼密州词的特点。
第一,词作题材开拓创新
苏轼词在题材和内容上彻底将文人词从绮罗香泽狭窄的传统中解放出来,恢复、继承并且开拓性地发展了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将词从音乐的附属地位解放出来,使词真正成为与诗文并列的一种新文体。
比如,猎词中写的是是一个鬓染微霜,英气勃勃,希望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开篇的 “狂”字贯穿全词,写尽了太守内心的豪迈雄壮,外在的狂傲自得。
出猎时,威武豪迈,千骑如飞。“卷”字形象的写出骑兵疾驰奔腾,犹如疾风暴雨一般席卷山冈而过。围观时,千人追随,万人空巷。太守亲自射虎,群众激动万分。打猎归来,剖胸开胆,饮酒畅怀。“又何妨”三个字写出了太守暂时忘却年龄,忘却处境,恣意狂放的心理神态,也希望能拉开满弓向西北射去。“挽雕弓”“射天狼”两个动作表现太守射敌的雄姿英发和豪迈气魄。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不惧生活挫败失意,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悼词中的作者是一个缠绵悱恻,用情至深的痴情丈夫的形象。苏轼所在的密州离王弗坟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他担心妻子远在千里之外,孤独凄凉;他害怕夫妻相逢妻子会认不出他;他回想妻子梳妆的美好情景。这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似乎触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令人不忍卒读。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也写出了宦海沉浮,仕途坎坷的身世际遇。在悼亡中揉进世路奔波的艰难,令人动容。
月词是作者在清冷的月光中,对宇宙,人生和社会进行的全面反思。上片写作者出世与入世,退隐于进取之间的矛盾心理,下片书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兄弟之间不能团聚的安慰与美好的祝愿。感情细腻深沉,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情怀。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退隐于进取之间痛苦挣扎,既想要回到朝廷,伴君左右,为君分忧,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写出了想逃避又无处可逃的尴尬。幸亏作者从月有阴晴盈亏的自然规律中,明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必然有离别。自古以来谁也无法周全,既然如此,又何必忧伤呢,不如化悲怨为旷达,在美好的月色中,不仅表达了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空赏春秋月色,而且表现了人间值得,人性美好的旷达自适的态度。
在词中,有出猎,有悼亡,有人生思考,有矛盾挣扎,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诸事万物都可以入词,用词来表达现实生活,以词为诗,是对词的题材和内容的改革与开拓。
第二,词作方法灵活多变
猎词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词人英雄胆识和渴望重返朝廷大干一场的决心。
一个是周郎射虎,一个是冯唐持节。建安22年,孙权射虎,坐骑被虎所伤,孙权投以双戟,虎被打退。词人借孙权自喻,希望能勇猛杀敌,报效国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守边有功,战绩卓著,但因虚报战果而被降职,冯唐为魏尚说情,澄清了事实,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词人在这里希望也能受到朝廷的重视,委以重任,建功立业。当时西北边事紧张,他愿带兵征讨西夏,到边疆抗敌。
悼词中,词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梦前现实与梦中情景结合起来,最后以景结情又回到现实,对妻子孤独长埋于地下感到痛心疾首,肝肠寸断啊。
他思念妻子,他设想即使两个人有机会相逢,妻子也会认不出自己,他似乎看到妻子坐在窗前,梳理秀发,回想到妻子曾在“来风轩”陪伴自己读书,在屏风后面听自己与别人谈话后,提醒自己交友谨慎,想到他们曾经幸福的种种过往,恍然妻子还在自己身边,还是那样的端庄贤淑,惠心兰质。这种将现实的感受融入梦中,真幻交织,催人泪下。
月词巧妙地点化诗句,构思奇特,独辟蹊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此词开端把酒问月,奇崛突兀。句意便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词句,不仅点名饮酒赏月之夜,而且点化了李诗的意境。在追溯明月起源与月殿年月,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向往,又惊叹造化的巧妙。郑文卓:“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
“起舞弄清风,何似在人间”,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中“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词句。这一句写出了飞上月殿,忍受寒冷,不如在人间,戏舞清风,享受明月,表明词人看透世事,圆融通达的积极乐观。乘风飞升,游览月宫,月下起舞,戏弄青影,多么的浪漫。
词中通篇写月。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借明月,衬托别情,续写兄弟相思之苦。笔墨空灵洒脱。把酒问月,乘风飞月,月下起舞,望月相思,怨月郁闷,愿月慰人,均是想象虚笔,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情怀。”
第三,词作风格变化多样
首先是苏轼确立了与婉约风格对立的豪放风格。
猎词是豪放刚健,慷慨昂扬。词媚诗庄的格调变为激昂豪迈,开拓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内容,“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为词的创作开拓了崭新的道路。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得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掌以为节,颇壮观也。”表明这是他有意创作“自成一家”的豪放词。
月词是意境阔大雄气,格调高昂。词中虽有内心惆怅抑郁,矛盾痛苦,但终究能以超然达观的思想,以审美的态度排除忧患,关照人生,表达美好情感,营造出一种清旷澄澈的风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的《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其次,苏轼使传统意义上的婉约词获得了新生。
悼词是婉约细腻,幽微深曲,细节描写生动逼真,缠绵悱恻,令人哀伤悲痛。以悼亡入词,不仅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唐圭璋先生评曰,“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由三首词分析可以看出,密州时期,是苏轼有意于传统词的革新创作的时期。他既着力于创作豪放词,又革新了婉约词,使婉约词的题材开阔了,格调提高了,而豪放词又独树一帜。
密州三曲表现出的广阔的社会内容,豪婉俱宜,刚柔相济的风格,使苏轼词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它不仅标志着苏轼词的成熟,也标志着词这一文学样式的成熟,苏轼对词的革新与开拓推动词走向辉煌的顶峰,并为南宋豪放词树立了榜样,对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词学前辈夏承畴对密州三曲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猎余豪气勃燕然,月下悼亡忆弟篇。一扫风花出肺腑,密州三曲月经天。”究其原因,就是密州三曲以其新题材,新意境,新格调卓立于北宋词坛,时至今日,他们仍然使我国词学史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