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郭永花
[导读]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学重心发生了转移
        郭永花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厨都小学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学重心发生了转移,以分数为核心的应试教育理念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强化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以素质教育为方针的当前教学时代,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和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给教师提供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本文将浅析如何加强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策略;分析实践
        劳动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中一项偏向于实践性的德育活动,在劳动当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努力后的成果,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劳动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树立学生健全完善的三观,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和强化,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能够提升教学的宏观性和全面性,对小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一、利用劳动教育,磨练学生意志
        在当前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日渐优渥,很多学生作为家里的独子从小享受着锦衣玉食,家长的过分溺爱让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理能力变弱的同时,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也变得脆弱。这一性格特质也会蔓延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意志力较差,在摆脱了父母的呵护后,难以融入全新的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堪忧,不仅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还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面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对于陌生环境适应力弱,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自信,对于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在脱离了父母以后,很多学生甚至连削铅笔、给钢笔灌墨水这些事情都做不好,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开始,在课后通过打扫班级卫生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通过清洗抹布教会学生如何去清洗自己的袜子、自己的内衣内裤,通过打扫教师卫生教会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教会学生生活当中一些简单的生活小技巧,通过劳动来锤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能够逐渐的独立去处理一些生活问题。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强化,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能够逐渐面对陌生环境当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自理能力的增强也给了学生足够的底气去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校独自学习生活,这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抗压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是帮助小学生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二、利用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劳动除了培养学生意志力,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生活技巧意外,其实它也是一项“社交”,因为除了一些个人劳动以外,小学教学阶段还有一些集体劳动,比如在擦玻璃的时候,窗户上玻璃的两面需要两个同学观察玻璃面,然后配合进行擦拭,才能够让玻璃崭新如初。在这种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交流、协商、配合,从而使学生的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合作成功后的喜悦感还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强化有着积极的帮助。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劳动教育当中,应当多设计一些集体化的劳动项目,而且要更改对于学生劳动结果的评价机制,在传统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评价学生劳动结果的时候,会以学生个体劳动的成果为评价标准,比如在打扫卫生区的时候,有的同学负责清理垃圾,因为垃圾没有处理干净,这个时候教师就会批评负责垃圾倾倒工作的同学(小组),这种评价机制其实是将班级分离开来,会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教师应当以学生劳动后的整体结果为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帮助他人弥补过失,更加关注集体的成功与失败,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强化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开展课外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德育观念
        除了在校劳动以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劳动实践。比如在生活当中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生完成家务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同时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浓浓的爱,有助于学生德育观念的培养。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周末结伴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者是自发组织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处理生活难题,这种社会性的劳动实践,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素质的提升和强化。教师同时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习作作业,让学生谈谈在参与劳动后的心得和体会,在学生返校后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组织主题讨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身的真知灼见,形成互动探讨的氛围,加深学生的体会和认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三观的成型,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有效性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小学教学当中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师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劳动教育所附带的教学价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来优化学生的劳动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劳动当中有所收获,获得能力的提升以及素质的强化,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更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全方位人才,促进小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应斌,林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4):51-54.
        [2]路伟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C].//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