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雪英
重庆市梁平区西苑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的上升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单亲家庭的子女数量在逐年增多。对于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在本应享受更多家庭温暖的年龄,由于家庭的不幸,给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造成许多的变故。虽然单亲孩子是属于班级的小众,但如果不做好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会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整个教育水平。结合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招募子课题这个契机,我们的国家级子课题“单亲家庭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应运而生,并于2019年12月顺利结题。
二、具体研究成果
(一)组建研究团队,负责单亲共育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可以走得很远”。为了把这个课题做好,我们组建了研究团队。本课题由我(德育主任,高级教师)负责,另外选了6名一线骨干班主任教师担任主研。课题组成员有的干练稳重,有的年轻热情,都关爱学生、善于学习、积极向上。通过对这群特殊孩子长达三年的跟踪、走访、帮扶,能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也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共同鞭策和教育孩子,不因为离异而让孩子荒废了学业,不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而让孩子变得怪异和孤僻。
(二)针对单亲调研,创建单亲档案
研究伊始,我发动全校老师积极参与,共同关注、搜集单亲家庭儿童的情况,然后由课题组研制单亲家庭家校共育现状调研实施方案和调查问卷,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并促进研究成果的物化。同时单独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成功体验等,并就其中典型学生建立跟踪调查表,主要从近期现状分析、教师引导措施和效果反馈等几部分组成。
(三)培养骨干教师,开展专题培训
为了让单亲家庭的家校共育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动员了部分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培养。一是外派教师到区家校共育指导中心、山东、重庆市巾帼示范园或其它区县进行家校共育的专题指导培训,外出学习教师回来进行二次培训,确保共育培训师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二是邀请“社区名人能人团和家长讲师团”到校当共育培训师。这样一带十十带百,指导家庭教育的教师团队很快建立起来了。
(四)深入家庭指导,分类培训家长
1.留守单亲家校共育:开通远程视频,加强亲子交流。
这些单亲留守儿童和相对于其他小孩儿会表现出比较冷漠,沟通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心理较脆弱。针对这类家庭,我们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在外家长联系,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达成共识:无论工作多忙,每周至少与孩子视频对话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十分钟。
2.离异单亲家校共育:开展特别关爱,弥补性别缺失
针对单亲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我们找出“药方”,加以诊疗。
一是教给单亲家长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我们动员这些家长手机订阅家庭教育相关的公众号,参加“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班”“三宽家长学校”等网络学习或订阅《父母必读》《家庭教育指导报》等报刊。
二是定期家访,个别指导。老师的家访是联系学校、社会、家庭的桥梁,是教师了解一个学生家庭环境和背景的最好途径,是把握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动态的主要渠道。
三是尽量弥补性别缺失。由于城区学校往往女教师偏多让我们实施起来有些为难。我们学校在编班的时候,尽可能考虑到这些因素,尽量做到男女搭配,以弥补一些性别缺失。
3.丧偶单亲家校共育:校社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
在这类单亲家庭中,单亲家长既要当爹又要当妈,他们既要承受沉重的家务,又有繁忙的职业责任,这样单亲家长有的会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便会密切的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表现总是会很焦虑,常常放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行为偏差。单亲家长这样的过度关心和照顾,使得孩子的精神负担特别重,怕自己达不到家长定的目标从而陷入焦虑之中。还有一部分家庭为了给去世的那个人治病,家里债台高筑,这些单亲家长生活的压力更大。学校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为这些孩子提供免费爱心午餐,争取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或者政策补助,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友好与温馨。
(五)设计亲子活动,做好家教帮扶
根据单亲家庭的不同情况,学校每学期都要为单亲学生举办集体生日会,家长的参与或者远程视频让孩子们倍感惊喜;传统节日里,学校特意为这群特殊的孩子举办了“大手牵小手,快乐过中秋”的亲子活动;母亲节这天,我们让单亲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仅仅为母亲献上了自己的礼物,更理解了母亲的爱和不容易;学校还特意举办了单亲家庭亲子共游、亲子共玩、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西苑小学单亲家庭亲子活动课程》《西苑小学单亲家庭节日活动课程》。
(六)开展个别辅导,促进心理健康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单亲家庭学生主要具有抑郁、憎恨、易怒、自卑、多疑嫉妒、胆小孤僻、情绪不稳等心理特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实施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是了解成因,对症下药。孩子品行不良形成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弄清“病症”和“病因”至关重要,否则,盲目下药,肯定无效,甚至还会有副作用。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了症,才能药到病除。
二是尊重理解,以诚相待。如果教师和家长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尊重他的情感和意愿,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留面子,不揭短,不当众批评,这样才能逐步恢复他们的自尊和信心,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激发他们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捕捉亮点,多多赏识。对于那些品行不良的孩子,他们也有优点和特长,也会不时地有闪光的表现,只不过被淹没在大量的消极因素之中。老师和家长要凭借锐利的慧眼及时捕捉,并作为转化孩子的起点,及时肯定、赏识,使点成线、成面,才能使孩子闪光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
四是方法一致,说到做到。要想纠正孩子的不良品行,取得成效,必须做到教师和家长勤于沟通,方法一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一致,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下一个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
(七)优秀家长带动,评选阳光亲子
在单亲家庭的教育中,也很多家长教育方法独特,效果显著,为了使他们的宝贵经验能有效推广,我让他们在家长会上发言,同时每学期每个班级评选出两对“阳光亲子”,给予家长和孩子表彰与肯定。尤其在每年的六一表彰暨庆祝活动中,学校特意邀请“阳光家长”与孩子一起走秀,一起同台展演。让获得“阳光家长”称号的家长和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达到家校共育目标同一化、分层有序化、资源整合化、过程多元化、评价科学化、成效高质化的目的。但是单亲家庭的家校共育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共性,但也有其个性,尤其是单亲家庭孩子和家长的一些心理特征,作为教育方,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他们敏感易伤的心灵,有效转变其育人观念,巧妙地做到润物细无声,需要的是教育的艺术,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婷小学城乡家校互动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廖梓夷基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5
[3]贾烨丽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反思与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