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宝
东莞市大朗水霖学校 广东 东莞 523782
摘要:小学语文送别诗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都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进行送别诗教学时,可以从历史背景入手,也可以从情感表达方面或者写作手法方面入手。教师可以营造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地对送别诗进行理解;可以充分拓展送别诗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深意;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诵读能力和仿写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良教学形式,帮助学生通过送别诗学习来提高语文成绩、培养语文各模块的能力以及培养语文素养和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送别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
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文体类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当中,送别诗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新时代,对于送别诗的教学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性成果,教师应当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品位的全面提升。
一、送别诗教学的入手方法
1.从背景入手
送别诗的背景指的是诗歌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状况,语文教师应当从背景开始入手去进行送别诗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结合诗歌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意境、立意、氛围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在介绍诗歌背景时,教师不仅要介绍整个时代的全局背景,还应当介绍清楚作者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心理想法变化情况,以及作者之前的经历和人际情况,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实入手,从而理解送别诗的深层次含义。
例如,在进行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时,教师应当介绍清楚王勃所处的初唐时期历史背景,并给学生讲清楚杜少府与王勃之间浓烈的友情以及王勃心中的基础情怀,还应该讲清楚送别的地点是在京城郊外,以及说明王勃当时的不舍之情以及与友人杜少府同在官僚系统打拼时所结下来的深厚情谊,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王勃的角度去思考送别时的场景,并借景抒情,将自身融入诗歌所抒发的氛围当中,从而使得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2.从情感方面入手
情感是所有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在送别诗中尤甚。送别诗当中的情感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哀伤惜别,另一种是高昂祝福,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对友人和爱人所表达的感情,并且都是正面的情感,只不过一种较为积极,另一种较为消极却不失真情流露。教师在进行送别诗内容教学引入时,应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介绍来思考和回答关于作者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他们考虑清楚文章究竟表达的是哪一类情感,并可以将表达另一种类型的送别诗也引入进来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学到送别诗的精髓以及区分方法。
3.从写作手法入手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诗歌当中的写作手法有很多种,而送别诗当中的写作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景抒情,还有一种是借物抒情,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充分把这两种手法教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和精读送别诗的过程当中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更好入手。例如,高适的送别诗《别董大》就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寒冬的雪景来表现豪迈、大气、不畏困难挫折之意;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是借物抒情,借用酒这一物品作为意向以表达送别时的忧愁之情,又借用杨柳这一事物来表达对友人的挽留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把握住这些写作手法在送别诗中的实际应用。
二、送别诗教学的具体措施
1.营造教学情境
对于送别诗的理解需要结合特定的情境,而小学生阅历不足,并且生活在现代社会,无法通过字面意思来深刻理解送别诗的内容和内涵。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
教师可以用富有魔力和吸引力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去诵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耳朵的听力来分辨诗歌中的重点词句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情况,还应该多用比喻、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去临摹送别诗中所阐述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所有感悟。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应当通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去展示反映送别诗所处朝代的历史纪录片、有价值的影视剧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物类资料,让学生能够有代入感地感受诗中所处时期的感觉,促进营造送别时的场景。还可以讲送别诗中的相关地点、景点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或者自己讲述一下之前到过类似场地的旅游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下具有实地参考价值的事物,以便于加深对送别诗的全方位感触和深度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白居易的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去过或者感受过草原风光的学生来讲述一下草原的实景,或者教师根据自身经历来进行讲述,如果没有这方面经历,教师也可以通过百度来搜索草原的代表性场景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从而感受到白居易在草原送别时的那种不舍和离别后的孤独之情。
2.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深意
能够流传千古并选入教材的送别诗往往都有其深意,不仅仅含有字面上的意思,琅琅上口,而且在字里行间还别有玄机,或是同时表达多种情感,或是先抑后扬,或是通过送别诗一方面送别友人、另一方面抒发自己个人的忧愁等等。语文教师在进行送别诗教学时,应当在讲述清楚课文的表面意思之后,对诗中的隐晦含义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究,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在探索诗歌深意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加深对诗歌的学习深度,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进行李白的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时,教师应当在学生掌握清楚诗歌字面意思和表达的主要情感即对孟浩然的惜别之情后,再进行引申和延展,把关于黄鹤楼的典故也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介绍一下,并把李白结识和送别孟浩然时的历史事实情况大致讲一下,让学生能够明白李白当时所要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惜别孟浩然,而且还表达了自己浓郁的浪漫畅想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这首送别诗一方面送别友人,另一方面也是李白开启新一轮旅行的标志,这样可以不断让学生们开拓视野,锻炼思维,一方面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加强对学生诵读能力和仿写能力培养
语言文字不仅仅在意识形态能够对人的思想造成影响,在无意识形态依然如此。送别诗是表达作者诗人浓烈情感的一种文体,其情真意切需要通过诵读这一方式来进行学习,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有代入感,更加能够体会到那种情感的具体情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当充分对学生朗诵送别诗的水平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认真诵读,从而把握住送别诗中的精髓,并加深其在头脑中的印象,一方面有利于遇到同类型诗歌时学生能够做出解答,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从而更加利于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仿写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进行拟题,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根据送别诗的体裁和形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进行仿写,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仿写的效果进行点评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深入地将送别诗中的结构设置方法和语言文字使用技巧用以实践,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语
送别诗在发展过程当中,倾注了诗人浓烈的情感。教师要想充分发挥送别诗的语文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则应当不断开拓和发展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毅.送别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四川教育,2020(3):47-47.
[2]黄继红.情到深处别亦浓——送别诗教学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5):38-39.
[3]丁红.小学语文教材中送别诗教学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