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俞 沈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初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学生处理“综合性应用性”问题时存在一定障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反思数学教学,我们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勿忘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切忌“机械重复”“钻偏钻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问题引导,课后作业应适当的注重实践综合性,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会答题,更会研究相关问题。
【关键词】课题学习 探究综合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 问题引导 开放性作业
一、课题缘起
2012年版的浙教版七上数学第五章课题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这节课,实则是一个基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但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已有的小学数学基础上,我在备课时,预设了学生会出现的多种作法(包括不用方程直接计算),同时提出一些适当引申、拓展的问题,进行探究。当时我正在尝试课堂新范式教学,将本节课题学习结合“新范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思维踊跃、展示积极、思想方法多样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的拓展,反思这节课,我意识到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展示,“把时间还给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学生更擅长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原因分析
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教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学情特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造就这节“课题学习”成功的原因:
1.教材特点:
2.教师原因:
3.学生学情:
笔者认为,要发展学生的探究综合能力,首当其冲要给与学生研究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的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切勿废话连篇,但要做好指导,重视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课堂外,在长期的常规练习之外,教师可结合当下知识有意安排一两个小课题作为回家作业。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方法上的探索和实践。
三、策略研究
1.充足的阅读时间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探究综合能力的前提
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从引导性阅读——指导性阅读——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提炼——阅读与迁移——阅读与应用——阅读与反思逐步展开,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充分的独立思考和有效的问题引导是提高探究综合能力的基础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学生独立思考就无从下手,因此,独立思考应从质疑开始。要使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绝不能“灌输式”教学,而要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受一定的困难。提问时留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1)把握学生兴趣,激趣性问题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小学基础的差异导致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的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撇开客观原因不谈,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
激趣性问题引导,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抓住学生注意力,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2)掌握学生认知,递进式问题引导
在数学问题探究时, “问题串”可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并根据学生学情和内容的特点,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景,启发探索,诱导反思,养成多角度去探究数学问题的习惯。
(3)重视巩固反思,归纳性问题引导?
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新知识,在讲授完新课,学生理解了该课内容后,可以对本课知识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可以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对新知和问题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4.高效的课堂形式和多样的课堂活动是提高探究综合能力的途径
(1)新范式课堂的重点在课前
有人说“数学课堂的精彩在于新知的神秘”,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容量较小的情况下确实如此,但在不论内容还是难度都有所提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坐等教师揭开新知的神秘,而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全部新知显然不可能实现,且对学生负担过大,因此教师要控制学生自学的范围,指导如何学生阅读教材,设置引导性问题促进自学。
(2)新范式课堂的精彩在课中
常常有人问“新范式课堂,学生都自学了,课中还要老师做什么”,笔者认为自学对于“教学生学”仅仅只是第一步,发现问题,教学生研究问题才是课堂的精彩之处,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引导所有学生去思考和研究才是新范式课堂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彩之处也就在于“问”。
(3)新范式课堂的形式在活动
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新范式课堂,也是一样众说纷纭,笔者则认为新范式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在于课堂中学生活动是否丰富、是否热闹等外在现象,而在于从导学案的编写直至课堂的呈现,是否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包括笔者前面提及的把时间和思考还给学生,同样把交流和合作也还给学生,但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时间的控制,教师应在编写导学案备课的同时,需准确控制学生合作活动的时间。多样的课堂活动指的是动脑、动手、自己动、互动。笔者认为,任何一味的肯定与否定都是欠科学的,就像新范式课堂必定也有阻扰的地方,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笔者也仅是围绕自己的教学过程略谈一二,若有不妥之处,望指正交流。
5.创新的课后作业与综合全面的评价是培养探究综合能力的保障
数学课后作业常常受限于形式的单一性(只有解题或阅读),在课题式学习的基础上,数学作业设计可以更多样化、更具实际操作性。 七(上)《关于“初中生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查》数学调查,七(下)《美妙的镶嵌》 数学设计,八(上)《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数学探究,八(下)《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数学实验,九(上)《精彩的分形》数学阅读,九(下)《会徽中的数学》数学探究(并非最新教材)都是非常开放的课后作业来源(尤其作为周末或假期作业)。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改编,创设合理的情景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优化学习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由于数学学科评价 “综合性、应用性”的发展,教师更应重视对学生课堂表现、开放性作业成果的评价,避免“唯分数论” ,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学生对于课题学习和开放综合性问题引起了重视,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研究综合性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课堂的民主化,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不止会答题,更会提出问题,数学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反思:对于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和策略方法上,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本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当前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综合应用方面的薄弱有一定积极作用,将继续进行后续研究,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科研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教师平日的支持与渲染。
参考文献:
[1] 2012年版的浙教版数学教材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周立新《掌握数学阅读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42期
[4] 周文龙《提问的合理性的探讨》 《中学教研》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