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则孜江·斯拉木
新疆伽师县夏普吐勒镇中学
摘要:化学教师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时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知识讲解效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基础上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灵活且精准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方程式是初中生进行课堂学习中应该关注到的内容,通过方程式学习可以对化学反应情况进行表达,也能通过方程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研究指出初中生对方程式知识进行探索和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书写错误的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班级学生正确书写方程式的能力,强化课程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化学教师;方程式;初中生;正确标注;书写能力
前言:研究指出化学教师在对初三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到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方程式书写原则和步骤等内容,在知识整合基础上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一些学生在对方程式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运用过程中出现配平含义理解错误的问题,在方程式书写过程中出现标准不科学的问题,影响学生正确书写方程式的综合能力。所以化学教师需要围绕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方程式书写教育,通过重难点知识点拨提高初中生地体验和正确书写能力。
一、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初中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程度,立足实验对比掌握金属的活泼成度
化学教师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时应该关注到方程式教学质量,分析学生是否可以对方程式进行正确学习和精准运用,围绕课程特色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以推动方程式书写教育的稳定开展。因为化学反应是初中生对方程式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基础,化学教师应该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的掌握程度,也能在书写规律基础上收获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本文认为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初中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程度,立足实验对比掌握金属的活泼成度。
一方面需要指导初中生通过实践操作或者是观察对化学实验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度探索和结构体验,在对实验元素进行梳理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这样能在实验现象和操作规律进行学习基础上提高对方程式内容的梳理程度,给学生正确书写方程式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则应该指导初中生通过实验对金属活泼性质进行直观体验,立足实验对比感受到金属材料的特色[1]。这样能通过初中生在实验观察和操作体验基础上对方程式进行深度探索,在实验对比基础上明确不同实验的条件和反应状态。
二、化学教师应该对初中生进行方程式书写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基于课程教育特色和方程式知识讲解目标,化学教师应该对初中生进行方程式书写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讲解,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精准运用,在掌握书写特色基础上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教师需要在方程式书写特色和基本内容讲解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教育,在对方程式概念分析基础上整合书写原则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探索。这样能在教育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生动化的探究平台,引导初中生对方程式内容进行探索。
一是主导初中生对方程式的书写顺序进行分析,重点在等式两边写出反应物和具体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者是生成物数量在两种以上,需要通过“+”进行正确连接。二是配,指导初中生配上科学的计量数,以此让两边原子总数处于相等状态,不能对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进行修改。三是注,在等号上面标注具体的反应条件,在生成物后面运用“↑”等标准具体状态。指导初中生在反应条件进行写作时应该关注到——如果生成条件是两个,需要在等号上下各标注[2]。四是检查,在方程式书写之后应该进行书写方式的检查,重点分析配平是否科学,是否对反应条件与生成物状态进行标准,以此提高方程式书写的准确度。
三、围绕课程重难点设计典型问题,提升初中生对配平常用方法的认知程度
化学教师除了开展以上两方面教学探索之外也应该围绕课程重难点设计典型内容,提升初中生对配平常用方法的认知程度,利于提高学生们正确书写方程式的综合能力。如果是单一开展理论知识讲解会限制学生对教材内容地体验程度,不能让学生对实验操作和配平方法进行精准运用,所以需要通过典型问题设计引导初中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运用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地体验程度[3]。这样能在配平技巧掌握基础上构建清晰的方程式知识结构,在互动交流基础上提高初中生进行正确数写方程式能力的培养效果。
结论:本文认为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初中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程度,立足实验对比掌握金属的活泼成度。同时应该对初中生进行方程式书写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讲解,重视引导初中生对方程式内容进行探索和梳理。此外也要围绕课程重难点设计典型问题,提升初中生对配平常用方法的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1]杜添.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归因及改进方法探讨[J].速读(中旬),2019,24,24(03):59.
[2]徐卓.浅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发挥化学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J].海外文摘·学术,2019,36(21):1-3.
[3]周迎迎,方治华.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归纳与纠错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8(1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