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张亚春
[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要保证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张亚春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二小学 省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邮编;1546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要保证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践行生本理念,以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智力发育启蒙的阶段,而数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趣味性较低,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调动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运用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按照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深化学生的数学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小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教学改革下衡量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1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萌芽阶段,在其未有任何数学基础的情况下学习数学时,会对数学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途径的关键环节出现理解错误的现象,导致其不能正确地进行问题解答,从而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单一化的课本讲解手段,逐渐趋向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生活化教学、数形结合教学等多方面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的关键在于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题目,使课堂问题不但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还会使其在解决层层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对未知数学题目的探索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另外,随着小学生解题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更清晰地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所学到的数学解题技巧进行课堂讨论,从而有效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2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2.1挖掘拓展,建立模型,促学生素养发展
        解决问题教学中,单纯讲解一个例题,略显单薄,不足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因此,要仔细观察教材,在例题的最后,经常会出现“想一想”的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补充、延伸,使解题规律的发现时机更趋成熟。比如,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后,单元的最后补充了相关的估算问题。题干是“三(1)班有29人参观科技馆,每人门票8元”,要解决的问题是“用250元买门票够吗?”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用“往大估”的策略进行估算判断。教材在最后的“想一想”里加入“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想一想”延续了例题的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了不同的估算策略。92×8往小估,90×8=720,92×8>720>700,让学生体会到往小估都不够,700元肯定不够。92×8往大估,100×8=800,92×8<800,让学生体会到用往大估的估算策略可以判断800元够。


        因为有了“做一做”的延伸,所以可以展开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体会估算要根据具体情境的需要,理性选择“往大估”或“往小估”来进行说理判断,体会解题策略运用的灵活性,从而建立此类估算的模型,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2.2加强数学题目训练,掌握数学解题技巧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氛围都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对相同数学问题有不同理解的情况,使班级数学水平无法得到全面提升。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且使其掌握相应的数学解题技巧,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及对个人性格特点的深入理解,使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水平。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性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巩固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研究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对于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层次性的问题中恢复学习自信,且不断提高个人的数学知识水平,从而有效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数学知识交流。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课堂题目训练不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层次教学题目,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最开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行设计“100×56=;129×10=;150×20=”等这样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难度系数不高,学生稍加思索便会计算出最终答案“5600;1290;3000”。随着正确答案的得出,小学数学教师便可提高题目难度,为学生设计“156×23=;147×12=;128×36=”等数学问题,由于此类问题的难度较大,学生会在草稿纸上不断地进行演练,但对于某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会出现较大的解题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演示,使其进一步掌握解题途径,从而加强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在最终的解题过程中计算出正确答案“3588;1764;4608”。因此,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自信,在自行的运算过程中,有效地掌握问题的计算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
2.3设计开拓性习题,学会知识迁移
        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定难度的深化练习,为学生营造探索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这样的开拓性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巩固自己的知识系统。课堂上学习情况一般的学生通过练习取得进步,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通过练习开拓视野。这样的学习模式十分符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差异化教学的好处,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将因材施教原则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充分探索习题背后的解决思路,能够锻炼学生推理演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练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过提问1kg+2kg等于多少,1kg+2t又等于多少,后面这个问题能直接得出结果吗?引导学生发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数学运算,先要转化单位再运算的数学思维。接着教师可以导入关联知识:1/3+1/3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如果是1/3+1/5呢?通过引入同样的数学转化思维,完成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感受到巧妙的转化能够简化数学计算,进一步巩固了应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个人数学综合素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的了解,为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亚欧.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魅力中国,2018(29):43.
        [2]格桑央宗.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人文之友,2018(16):218.
        [3]孙奕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现状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8(53):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