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解读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吴瑾华
[导读]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同时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趣味的体验
        吴瑾华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同时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趣味的体验。音乐往往会成为人们表露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传递的喜怒哀乐,能让人更好的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小学音乐教学解读中,体态律动教学作为基础,是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结合实践开展相关的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要做好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工作。突出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能够给学生的综合发展进步创造有利条件。音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良好的审美享受,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忽略学生身体部位的参与较为普遍,学生能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但长此以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程知识。体态律动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有所不同,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分析探讨如下: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概述
        达尔克罗兹创造的体态律动,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音乐教学法,是他在音乐教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20世纪上半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引入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础概念的调整,国内的英语教学工作者以及研究者,分析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的特点,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1]。体态律动能创造更为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每个人在这一环境之中,都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肌肉参与音乐欣赏的过程。感受音乐的情感、节奏、韵律等不同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身体表达探究学习要点。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生跟随律动,身体始终是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这一模式之下,能够将身体所带来的各种精神压力降低,调整坐姿并转动自己的身体关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能跟随身体的感觉律动,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要明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确定独特的个性动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并调整自己的音乐学习习惯。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法的应用策略
        (一)提升学生兴趣,凝聚学习注意力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学段的学生都要保持良好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化的音乐学习效果。而小学生在学习或实践阶段,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课堂学习阶段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能够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二)激发学生创造力
        小学阶段是基础知识学习以及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有良好的创造力、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阶段,能够将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能力增强。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律动,或者帮助学生通过肢体变化理解音乐知识。音乐知识学习与肢体活动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感由此提高[2]。学生有更为深层次的课堂学习体验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趣味性。学生有主动理解与思考音乐知识的意识,能够将自己的创造力提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注重小学生的兴趣培养
        体态律动教学法构建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过于单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缺陷性问题有效处理。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影响之下,能够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并将自己的学习心理负担有效处理,在过程中小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走走停停》这一曲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全体起立,在走廊或者在教室中站立,跟随音乐的节奏在其中走走停停。通过体态律动教学与动作练习,学生能快速掌握歌曲背后的节奏,设置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看看在律动的过程中,哪些小组是整齐且团结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其他同学走动并敲动桌面,这样一来便能将班级的音乐学习活力提升,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其音乐学习兴趣。
        (二)帮助学生认识音准
        在音乐知识教学阶段,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音准是基础工作,但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会忽略音准专项教学的工作要求。这是基础工作,且涉及到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甚至会出现听不懂、不想听的情况。为避免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心理,教师可以将教学场地调整,避免学生受到课堂场地的限制,没有律动的机会。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带着音乐课本来到操场或者舞蹈房,学生能熟悉旋律,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走边唱,利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音准教学模式调整,打破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的各种困难[3]。
        在音准或其他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学生有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但是学生往往会因为性格、思想的影响,在情绪表达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学习心态,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其影响力。伴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动作,围绕音准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可以在四分音准的时候,通过下蹲或拍手的方式,在八分因的时候有一个跳跃性的动作。
        (三)注重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
        1.表现力
        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调动自己的感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只关注耳朵、嘴巴的参与,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影响之下,能够利用自己的身体器官或动作,表露自己对音乐节奏的感觉。《表情歌》这是一首很有趣的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丰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学生表现同一种表情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让每个学生或小组的同学,根据歌曲学习的需要,做出自己的表情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快乐、生气、愤怒、委屈的表情,都会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影响之下,有主动的情感表达诉求,体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2.创造力
        小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阶段,有良好的创新学习能力极为关键。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但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学生通过一味地模仿,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音乐与体态律动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歌曲表演的过程中,根据音乐曲目的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这样的课程学习模式,能够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具体在动作表现的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创新表达的思路。教学中小组成员各自负责的环节不同,但是最后仍然会组合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课下时间,经过深入性地思考、探究,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四、结束语:
        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人格思想,对发展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阶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要将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调整,利用歌唱与教学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旋律。将体态教学模式,与音乐课程教学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小学生跟随自己的节奏进行律动。在这一教学模式影响之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律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将体态律动教学与音乐教学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最终使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廖夏林.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01-102.
        [2]方俊懿.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8):273.
        [3]魏兆娜.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206-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