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械通风形式治理厂房室温偏高问题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4期   作者:吴建刚
[导读] 分析火电厂煤仓内部高温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对于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降低工作室内空间的温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吴建刚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81
        摘要:分析火电厂煤仓内部高温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对于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降低工作室内空间的温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机械通风;厂房;室温
        1.概述
        火力发电厂安装了六台220t/h燃煤锅炉,并将这些锅炉放置在室内。每个锅炉都配备有2套存储和破碎系统,煤炭通过输煤带被输送到煤仓,并通过犁式给料机落入每个原煤仓。煤仓的高度为27 m,总长度为180 m,宽度为9 m,高度为7 m。右部是蒸汽轮机的脱氧室,左部是锅炉室,顶部是粗粉分离器平台,底部是锅炉室和脱氧室。由于环境温度高,必须将大量热量传递到煤仓中。在煤仓内放置了两个100mm带式输送机,在30m处安装了四个螺旋输送机。每个锅炉的大部分破碎管道和主蒸汽管道约20 m,都放置在煤仓中。由于大多数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温度较高,因此内部室温相对较高。为了降低煤仓的内部温度,必须加强内部通风。原始设计采用自然通风,使用东西方的楼梯开口进入空气,并使用安装在32 m高度的横梁将空气排放到室外。在初次调试期间,这种通风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随着设备调试时间的延长,周围环境和内部设备发生了很多变化,导致内部自然通风效果和室内温度降低。温度大大超过了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超过50C,将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加速煤输送带的老化。
        2煤仓状态分析
        2.1通风设施
        原始设计采用自然通风。东方和西方的楼梯间进入空中,并使用安装在32 m高度的横梁将空气排放到外部。由于煤仓之间的恶劣环境,粉煤仓的检查门和防爆门在设备初次运行时经常会泄漏粉煤,堵塞并喷涂螺旋输送机。输煤皮带输煤机偏移,漏煤等会使其他地板和墙壁变暗。为了增加煤仓的亮度,在挡风玻璃的一部分上安装了带有脱氧室的挡风玻璃,以增加日光,同时安装了9个轴流风扇,通过使用天然进气口和机械废气的结合。经过上述转换,已经解决了一些对降低内部室温有一定影响的问题,但严重的室温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主要是由于进气和排气的不合理匹配以及周围环境的密封性能差。
        2.1.1排风方式
        将除氧器与32m高的尾板分隔开的墙壁上的九个轴流风扇用于将空气排放到更高位置的室外。由于锅炉室中央的连接门经常被损坏并且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内部气流也通过连接门被排放到锅炉室的下部位置,并且通过抽吸作用被排放到外部。锅炉房顶部的风窗,由于该位置的吸力大,排气量也很大,严重影响了煤仓内部较高位置的通风,这是内部排气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2.1.2进风方式
        自然通风的主要用途是使新鲜空气通过东西端的楼梯进行换气。其次,由于一些南部的窗户和除氧壁没有密封,因此窗户经常会打开并且会使玻璃破裂,从而使大量的热空气从充氧的客厅泄漏出去。温度比室外高。靠近排气孔的地方,泄漏的热空气超过了从东西端的楼梯进入的新鲜空气的量,并且内部温度很高。这也是导致煤仓内进气口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2?影响煤仓室温的各种热源
        2.2.1内部设备和管道的散热
        根据《火力发电厂保温设计规程》 DL/T5072-1997的第3.0.5条:当环境温度低于27℃时,设备和管道隔热结构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当环境温度高于27℃时,绝缘结构的外表面温度相似。然而,随着设备的调试时间的延长,当许多具有热管外表面温度的设备被安装时,会遇到热管(特别是主蒸汽管)的外表面温度超标准值的问题。由于表面温度高,容易在外表面上引起过多的散热,因此存在室温升高的风险。
        火力发电厂锅炉的主蒸汽管中约有20m穿过煤仓,并且由于某些管子的施工质量,经过数年的使用后,管子的保温层会破裂。同时,维护工作完成后,没有及时修复。由于不规则的隔热层或施工技术,一些主要的蒸汽管的表面温度大大超过了设计要求,并且某些管子直接暴露在外。放置在煤仓中的其他一些设备在几个地方都受到了损坏,并且由于部分缺乏绝缘,都导致了散热的增加。
        这是在隔热状态下产生的问题,因为上述管道隔热的外表面温度超过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明显的设备损坏,或者不会严重影响发电厂的经济性,因此很容易忽略上述设备和管道的散热增加。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扩展。
        2.2.2来自外部环境的热量
        从外部环境传递的热量主要包括大量的热空气从蒸汽机室通过脱氧室泄漏,以及热的空气从锅炉室通过带式输送机的机头泄漏。热量进入煤炭储存室。在锅炉房和汽轮机房分别安装锅炉和汽轮机,房间温度较高,一些热量通过两侧的轻质舱壁传给煤仓。
        3煤仓室温降低措施及实施
        根据以上分析,使用自然通风降低煤仓内部温度没有明显效果。仅使用机械通风进行强制性内部通风并与外部空气交换,才能完全解决房间温度过高的问题。为防止煤仓内的煤尘飞扬,应改进内部除尘系统以降低粉尘浓度,整个转换操作由三部分组成。


        3.1?灰尘控制
        (1)清除原煤仓中的灰尘
        提高炼焦煤仓顶部的密封性能,将每个炼焦煤仓中的煤斗数量从8个减少到4个,并在煤斗内部安装一个气闸,以减少存储期间煤粉尘的泄漏。
        对布袋除尘器进行改造,布袋采用新型的微孔膜复合滤料,减少了堵塞,提高了除尘效果。
        (2)导煤除尘变形
        增加导煤器的面积,在出口处增加一个防尘帘和两个喷水装置。
        (3)去除煤粉泄漏
        使用新的填料和改进的维护技术可减少粉末在螺旋输送机和粉煤仓的连接处泄漏。为了消除粉煤仓的螺旋输送机堵塞,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和螺旋输送机的调试时间。
        (4)增加真空清洁系统
        吸尘管放置在煤仓内的螺旋输送机平台上,并与锅炉房的真空除尘器相连,定期将煤尘吸到螺旋输送机平台和地面上。
        3.2减少热源散热
        (1)减少内部设备和管道的散热
        通过锅炉维修,对主蒸汽管的保温层进行了新的保温层改造,降低了保温层的表面温度,使保温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着眼于粉煤仓的防爆门,螺旋输送机下方的粉管设备的隔热进行修复。
        (1)减少进入环境的热量
        在保证日光的前提下,通过电焊固定脱氧隔断窗的窗户,及时修复破碎的玻璃,减少并消除热空气从脱氧室的泄漏。
        使用轻质隔墙将输送机底座与锅炉室分开,以减少和消除输送机头泄漏的热空气。
        3.3通风系统改造
        用机械进气口和机械排气系统改造通风设施。
        (1)全面通风选择
        煤仓的总容积为11340m3(长x宽x高=180m x 9m x7m),根据《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 设计手册》的6.2.1条,总通风率选择为14倍/h,即158760m3/h0。
        (2)合理选择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
        根据煤仓的结构和通风类型,尝试确保内部气流的均匀分配。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选择11个通风风扇。
        (1)合理布置进气风扇,排气风扇和风道
        储煤室西端楼梯外径壁均匀布置10套HL3-2A型搅拌风机,安装高度为32m。通风管的布置在涡轮机室的顶部,以从外部抽取新鲜空气。风管放置在每个风扇的出口。每个空气导管组都配备四种1000mm X 800mm铝合金。双层百叶窗出风口,平均风速为1.83m/so出风口,在地面上方2 m。
        BSF6B-6型轴流风扇作为侧排风扇安装在锅炉房的隔壁上,共有11个,安装高度为33.5m,允许室内热空气从侧轴流风扇排向锅炉房。
        连接到锅炉房的门被绝缘的自动门取代,以防止热量传递到煤仓,同时防止气流短路并影响通风效果。
        利用热风交换的原理,低温空气从较低位置进入,加热后的热空气升至较高位置,可以达到对流通风和冷却的效果。
        4?实施效果
        由于在煤仓内部安装了机械进气和机械排气系统,大大改善和加强了内部通风和与外界的空气交换,极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为顺利完成重整提供了条件。电缆防火工程,还降低了煤带的老化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论
        为了控制煤仓中的高温,成功地使用了机械进气和机械排气系统得出以下结论:
        a)降低煤桶之间的粉尘浓度是安装机械进气口和机械排气系统的先决条件。因此,有必要确保除尘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工作正常,并及时清除煤尘的泄漏点。
        B)进风风扇的操作应与煤仓的消防系统关联,并应在未安装自动消防设施的前提下进行人员监控。必须根据内部通风和室温及时调整进气风扇的数量来实现经济运行。
        c)为了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降低设备内部的室内温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通风量,正确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并使用适当的内部气流进行热交换。
        参考文献:
        [1]曾艳华, 方勇, 杨玉容, & 张玉春. (0). 高地温铁路隧道降温通风的控制方法.
        [2]朱宇, 周佳媚, 赵大权, 王帅帅, & 邹仕伟. (2019). 高地温隧道施工期降温隔热技术研究.现代隧道技术,v.56(S2), 572-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