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成
身份证号37022619******9118
山东省青岛市 266700
摘要:在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建筑行业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成为现阶段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同时也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家和人们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球,所以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普遍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基于此,本文从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具体细节、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以及装配式施工的质量管控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引言
因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及安装的特点,装配结构在工序安排上与传统现浇结构存在差异,交叉施工较多,碰撞现象频繁,极易导致构件安装阶段发生二次处理、返工等情况,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存在安全、质量隐患。要解决构件生产及安装过程中存在的此类问题,顺利实现装配式建筑预期效果,必须以施工技术精细化作为支撑,这是所有装配结构施工所要面临的问题。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设计因素,装配式建筑设计为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的基础,部分设计人员未在前期考虑建筑结构构件的分离、运输、堆放、拼接等要点,使设计方案较为模糊,加大了工程管理难度,难以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项要素,引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或进度问题。(2)生产因素,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在工厂进行构件的预制,施工单位选择的工厂、工厂的生产水平、构件的运输等要素,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因素,施工单位应提高重视,加强管控,方可保障构件生产质量,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奠定基础。(3)协同因素,和传统建筑施工不同,装配式建筑的工序划分与岗位配置更为精细,需设计、加工、施工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了工程协同管理难度。就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协同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协同管理意识,未在施工现场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各个工序的设计、加工、施工、验收及管理等环节脱节,易使现场出现管理混乱问题。(4)人为因素,管理人员是实施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效果。基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需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管理理念、模式与技术的创新。就此,可以判断管理人员秉持的管理理念、应用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剪力墙
墙体施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工程量最大的环节,需重点关注墙体连接质量。墙体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全面进行质量检查工作,观察是否有挤压、磕碰情况。吊装时固定在中心部位,保持构件运输时受力平衡,匀速起升运输。剪力墙构件使用螺栓连接,保证墙体连接紧密性。在预留螺栓孔中插入下层板预留钢筋,螺栓通常在生产时就已经埋入构件中,为后续安装工作提供便利性,多次拼装即可完成一道完整的剪力墙。一些特殊部位墙体构件会预留孔洞,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内容拼装,不得错装。
2.2预制构件连接
首先,预制构件的连接主要包括钢筋绑扎和浇筑,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企业会对每个配件进行编码,根据编码进行一一对照后,按照预留孔的位置进行连接与钢筋绑扎。具体而言,剪力墙钢筋安装时,要先将预留钢筋位置进行明确和校对,墙体中的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要交错搭接,将相交点连接牢固。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连接前,要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后才能进行浇筑。针对不同的部位要采取不同的浇筑方法。例如针对墙柱混凝土的浇筑,要先在底部浇水泥砂浆30~50mm,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浇筑后,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2.3预制楼梯吊装施工要点
在该工程操作实例中,预制楼梯上端采用灌浆料固定,下端采用螺栓和细石砂浆连接。浇筑混凝土前,根据图纸要求,在相应位置预埋梯段板螺栓,螺栓末端用焊接成品锚固盘,并与钢筋网绑扎牢固或点焊在钢筋上。用带吊装专用螺栓与梯段板中预埋的螺栓拧紧,塔吊卡环勾住角钢来吊运梯段板。梯段板吊运时应倾斜吊运,即梯板的斜度与安装斜度一致。因此4根钢丝绳并长短不一样,其中楼梯下段吊装钢丝采用手拉葫芦代替方便调节楼梯标高,需先吊起梯段板一端,调整手拉葫芦,方可整体吊起。起吊时先吊离地面20-30cm,持续10s,观察塔吊是否正常,塔身是否晃动明显。若塔吊有明显晃动,且无法继续起吊则立即停止吊运。若塔吊正常,则挂上2根牵引绳后继续向楼层吊运。吊运过程必须沿固定的路线吊运,由专职安全员提醒地面人员不得靠近构件吊运路径。吊装楼梯采用4根吊点,拟将楼梯下段2根钢丝绳换为手拉葫芦(型号为3t,3m长),用于吊装前调平楼梯标高。最后楼梯平台上预留的螺栓正好插入梯段板中预留孔中,左右微调楼梯位置至设计要求位置,摆放平稳后,松开钢丝绳完成吊装。
2.4叠合板
叠合板施工中应与作业层保持300mm以上间距,避免二者出现磕碰情况,提前将叠合板调整好,避免安装误差超标。吊板安装中注意磕碰问题,起吊要平稳。安装吊板时,采用模块化吊装,划分为多个单元分开吊装,保证吊板安装精度和质量。装配时应先在底部安装临时支架,保证后期施工便利性,支架间保持1.5m距离,施工完毕后将其拆除。如果采用了双层叠合板结构,应提前设立支架。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养护7d,待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支架。
3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
3.1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结合装配式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构建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施工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管体系,如完善装配式建筑审批流程、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等;管理中还应配套完善的构件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到场构配件质量,避免质量隐患,从而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使用标准。
3.2创新管理理念
为保障各个工序与单位的协调配合,工程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工程工期、安装时间等因素,以倒排方式进行设备、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并结合工程施工要求,事前设定加工周期长的设备的技术参数,如电梯、锅炉、舞台机械等,提高生产加工因素管控效果,保障设备、材料按期进场,实现采购环节与生产环节、工厂构件生产与现场构件拼装的同步进行,强化进度管理成效,使案例工程按期完工。
3.3引进先进技术
在工程管理中施工单位引进BIM技术,为工程协同设计与协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整合案例工程的各项信息,构建BIM模型,利用BIM软件的可视化、模拟化功能,评估协同设计的可行性、合理性及经济性,选出最优设计方案,为后续工程施工与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利用BIM软件的共享特征,为设计、生产、施工等部门沟通提供便利,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不同工序的并行施工奠定基础。
结语
装配式建筑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是国家推行绿色建造的一大助力,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快速发展。但因其改变了传统现浇结构施工工艺,对于处在转型阶段的从业人员是一大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精细化,逐渐适应工业化带来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龚凯.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分析.建筑技术开发,2020(17).
[2]张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
[3]易其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的技术分析.住宅与房地产,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