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
重庆市 邮编? 401336
摘要:我国环境在近些年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壤及地下水是与城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因素,针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能够为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环境风险评估模式在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治理工作中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工作的经济投入,提升环境治理效果,进而为区域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提供助力,为区域各领域产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关键词: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
1?环境风险评估与治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1.1?将区域居民健康保护及生态安全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
环境风险评价及治理工作主要采用一个数据分析模型对区域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威胁及生态安全问题进行计算及分析,而后进行环境风险评级后给出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建议,分析模型能够真实模拟区域污染物的情况,且能够为治理单位提出降低治理资金投入的方案。
1.2?为治理单位提供治理方案依据
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前要首先明确风险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一就是风险来源,其二就是环境风险暴露的途径,其三则是环境风险的主要受体。在这个三个因素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才可以实现环境污染的治理。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就是污水及各种固态垃圾等污染物,在这一因素上下功夫就需要区域水土污染治理部门明确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并积极去除这些污染物,或者阻隔污染物对水土的影响。而水土污染问题的暴露路线分析可知,当前进行水土污染问题治理工作可以采取构建渗透阻隔结构来切断污染传输路线。而对于受体,则需要将高环境风险区域的人阻隔在环境污染影响区域之外,禁止人类进入这些环境污染高风险区域,以此来保护人体不受环境污染影响。将这些环境风险治理措施组合起来就能够为当地环境风险控制提供思路。
1.3?有效实现区域水土污染物治理工作目标的柔性化
在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后,环境保护单位要依据环境风险评价成果进行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目标体系的制定工作,环境治理目标应建立在尽量保证区域污染物自然降解与环境无害化吸收能力作用的基础上,同时还要综合考量区域污染物的特征以及区域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因素的特征,结合区域受体特征,根据实际参数情况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柔性目标的制定。相较于环境标准单一且治理目标体系固化的传统环境模型,这种模式更加合理,也能更适应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1.4?推动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
由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模型中受体多为区域中的居民和生物,因此采用环境风险评估及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发动公众的力量,将公众拉入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不仅对受污染高风险地区的政府部门有一定作用,也能够为区域居民及社会团体提供区域环境风险数据,为环境污染治理及控制工作各环节人员参与提供了基础。
2?环境风险评估及治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分析
2.1?为区域资源更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由于采用环境风险评估模式可以为区域环境问题治理工作提供污染点管理紧迫程度评价数据,环境污染治理机构及部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环境治理及保护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各区域环境风险治理的效果。
2.2?有利于区域环境治理工作提升经济性
由于环境风险评估信息可以为区域环境治理部门提供各区域环境污染信息,有效提升环境治理资源的利用效果,就能够为环境污染治理机构提供更经济的治理方案,同时还能够将社会资本纳入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工作中,提升地下水及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经济效益。
2.3?提升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效果
严谨的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部门提供针对性环境污染信息,提升公众参与及监督效力,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优化提供保障。
3?地下水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应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技术
3.1RBCA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技术
采用RBCA模式进行地下水土壤污染问题风险分析时通常将风险分为三个等级,而针对每个等级都规定了详细严谨的污染物治理工作目标浓度以及工作参数标准。RBCA还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流程以及操作规范。
3.1.1?地下水土壤一级评价
一级评价主要就是进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源暴露点方面的评价分析,而后进行土壤、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区域污染物特征等进行经验保守参数分析,这样能够很好地缩减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但这一评价还是有不足之处,应重视二三级评价工作。
3.1.2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二级评价
二级评价分析是对土壤地下水污染区域内的所有暴露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相对于一级评价分析,还需要对污染源点之外的暴露点进行分析,不仅考虑到了污染源的垂向迁移,还考虑到污染物随地下水或大气运动的横向迁移,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出污染物在暴露点中的污染浓度与实际浓度。通过二级评价分析能够对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目标进行确认,并保障目标具有实际可行性,能够保证环境安全性。
3.1.3?三级评价
三级评价分析在二级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模型建立得更加复杂化与立体化,有利于大量数据的调查与分析,能够降低调查监测的经费与时间投入。在三级评价分析中达到的数据模拟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状况接近程度更高,数据结果也更加真实,在该评价下达到的治理目标浓度一般是最高的,治理成本花费更少。为环境风险下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2Csoil环境风险评价模式
1994年,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RIVM)开发了Csoil模型,并使用风险评估的概念来确定污染物干预值,以处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该模型主要评估生活在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原位暴露的风险,并通过评估多重暴露途径来确定整体风险。最初的Csoil模型与RBCA模型的一级评估类似,并且参数使用了大量经验保守值。在随后的研究中,Csoil模型也不断得到改进,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际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假设Csoil模型中的污染物输运模型包括:无限的污染源,并且不考虑非水流体(NAPL)的影响;均质土壤;不考虑吸附;忽视退化,横向运输和浸出效应。
4?环境污染应急措施方案设置
初步评估完成后,应根据初步评估结果评估污染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污染程度降低危害程度危害的紧迫性。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点的健康风险评估中,与RBCA模型相比,Csoil模型更全面地考虑了可能的暴露途径,并考虑了另外3种基于RBCA模型的可能暴露途径:室内污染直接吸入土壤颗粒,在沐浴时吸入蒸汽和与受污染的地下水接触皮肤,污染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或用污染的地下水浇灌的作物。
5?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中,根据土壤地下水污染区域特征进行风险评估与治理才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环境保护效果,为区域生态系统修复与水土环境优化打好基础。环境风险评估与分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在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问题会互相影响,在进行环境风险模型分析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结合区域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对居民影响、污染迁移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区域环境保护部门及环境治理机构提供水土污染影响范围及居民危害情况分析,为区域水土污染问题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信息,进而为环保工作效果优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美丽.基于环境风险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区域治理,2019(5):49.
[2]?刘立冬.基于环境风险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J].区域治理,2018(30):51.
[3]陈炼钢,武晓峰.基于环境风险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J].环境保护,2005(1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