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35期   作者:魏艳
[导读] 矿产资源开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魏 艳
        山东省鲁岳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省 泰安市  271000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粗放式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激化了矿区居民和矿山开采之间矛盾与冲突。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够实现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
        1矿山典型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由于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对于地表伤害较大,因此,在开采地可能经常发生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也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露天采矿的情况是,崩塌和山体滑坡一般反映在矿山倾斜面的滑坡上,但地下采矿的情况主要是高温的崩塌造成的。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区的自然环境本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情况和开采过程中所存在一定的隐患而造成的。此外,由于地质和人类本身的这个活动及其他因素,主要反映在一些山区发生的此类泥石流,使矿区发生泥石流灾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护的缓解。有必要更多地关注引发泥石流的相关因素。
        1.2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这种工程地质灾害是由于其地质环境改变后发生的,灾难性、致命性结果的偶发因素造成的,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造成这些原因的主要是煤气爆炸、地热、煤层的自然燃烧以及火灾等,一旦遭遇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危害程度较大,且对于地质的损害也是难以修复的。而瓦斯爆炸在煤矿中是非常多间的,坑里的火灾常在煤矿和一些硫化物品中。
        1.3水位升降所引发地质灾害
        在进行矿山开采时,不仅要借助地质勘查获取准确的水文资料,而且还要做好开采过程中的水位监测,及时掌握水位升降情况,以免因此而引发各类地质灾害。对于矿山常见的地面沉降问题,往往与水位升降有较大关联,会导致岩土塌陷、变形、土质液化等情况,其具体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应将治理关键放在水位升降监测上。一般而言,随着矿山开采的持续,受其影响地下水位往往会有明显的下降,而矿区地面也会引起而出现沉降。同时,伴随水位的升降,还可能对矿区开采带来涌水、涌泥等灾害,通常这与勘查与测算工作相关。盲目的进行深挖开采,而对矿山地下蓄水层、溶洞等勘测不到位,便可能出现透水断层的问题,进而诱发矿山地质灾害。
        2矿山地质灾害特点
        相较于常规意义上的地质灾害,在矿山环境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复杂程度均有较大提升。一方面是危害程度显著提高,随着矿山开采区域的扩大,使得更多的地区发生有矿山地质灾害,对开采区地质带来较大破坏,而且废弃矿山治理较为困难,会有大量的尾矿、废渣等有待处理,不仅危及土地空间资源安全,而且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有着长远的影响与危害;另一方面时灾害类型呈现多样性特点,如今,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问题为地表塌陷、岩爆、井下突水等,然而考虑到矿山类别的复杂性,当进行实际开采时,会因各类开采问题而引发矿山地质的各类隐患问题,也就使地质灾害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严重妨碍灾害防控及治理工作的实施,为此,矿山企业需明确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方能为前期勘查及后续治理提供较为准确的方向。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措施
        3.1提高对矿山地质勘查的重视
        首先从灾害防控的角度分析,通过实施地质勘查,可准确全面的掌握矿山各方面的数据资料,明确可能潜在的灾害隐患,有助于矿山开采方案的确定。

其次对于已然发生的灾害问题,也需借助地质勘查,去了解矿山地质灾害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而对后续灾害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加以论证,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整体效益。所以,矿山企业应切实认识到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体现,要配备精密的勘查仪器设备,做好勘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实际勘查前要做好仪器维护与保养,以提高地质勘查实际效果。不仅如此,对于地质勘查过程也要加强监管,尤其是绘图工作,还要结合矿山实际加以准确标注,以免发生遗漏的问题。
        3.2增加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
        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纳入地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当中,设立专项资金,提高资金投入的保障力度,保证能够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地质灾害。此外,矿山开采同样需要矿山企业加大重视力度,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企业也要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提高防治力度。
        3.3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和舆论效应,通过报刊、电视、微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广泛宣传矿山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和减灾防灾技能。同时,定期举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会议等,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增加应急避险能力。此外,针对相关人员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地质灾害防治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积极学习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防治措施、保护方案,增强减灾、救灾能力。
        3.4完善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手段
        1)大力推广与应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高新技术,配备数量充足、先进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有效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同时,合理运用3S等现代化技术,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体系和灾害监控平台,全面采集、分析、整理、处理矿山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反馈,做出预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2)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力度和预报强度。地质灾害无法提前预知,突发性强,且危害严重。特别是在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应重点防治,将群测群防体系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加大监测和预报强度,大大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3)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力度。加快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建设速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地质环境技术投入,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监测硬件设施环境。
        3.5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快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力度,成立应急指挥专家库,组建专业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制定长短期应急安置计划,建设应急避险场地。此外,还要注重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临灾调配机制,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防灾与地质环境保护在各地区取得了有益的结果,在可持续开发中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中国的地质环境的研究与应用仍然存在于胎生期及幼年期,可通过矿产地质环境综合管理研究,指导当前环境评价,并可成为大型能源基地,合理确定矿区和矿产强度,预防其地质环境问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共同开发,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地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岩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1):1497.
        [2]田海青.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建材与装饰,2018(4):225-226.
        [3]金鑫,王亚飞.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问题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2):2203.
        [4]郑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5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