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35期   作者:许长城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建筑工程企业中,
        许长城
        身份证号:32082319740520****
        江苏金碧辉煌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建筑工程企业中,技术管理成为其行业竞争的核心,因此,有必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施工技术的改进,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问题以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进;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经验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在不少建筑工程企业中,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技术管理缺乏专业性,不少技术管理人员岗位不固定,处于兼职状态,缺少专业化技术管理能力和素养。在技术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中,缺少明确具体的要求,对技术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培训,考核较为松散,使得建筑工程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工作经验不足。
1.2 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少默契度
        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项目类型比较多,相应的施工技术差异比较的大,想要保证技术管理质量,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和配合,共同解决施工环节遇到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配合不够默契,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两者缺少提前沟通和交流,对施工方案缺少全面了解和掌握,使得技术人员管理缺少明确目标和定位,不能够及时处理施工时的突发问题,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
1.3 管理计划不够严谨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前,技术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严谨的管理计划,明确施工目标,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如期保质完成。如果技术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会导致施工单位施工环节出现技术问题,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另外,技术交底和资料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常常根据经验开展技术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对建筑工程施工产生影响。如果对建筑工程图纸审核不严谨、不规范,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从工艺选择、技术应用、材料检测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技术应用的规范化、科学化与专业化。从多维度入手,保障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其中人才引进无疑是重点内容,在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完成前后,聘用高素质人才,要求其执政上岗,并通过考核,而后参与后期培训,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与考评方案,针对其综合能力,将其安置在不同的岗位,使之在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除此之外,应督促岗位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完善创新机制,比如,注重工程质量监测、掌握法律条文以及施工相关的管理知识,整体性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为施工质量的提升营造良好外在环境。
2.2 加快技术创新
        具备创新机制的保障,接下来则要加快施工技术的创新步伐,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必要融合信息技术,以科技为导向,引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监理制度作为基本保证,然后确定技术创新导向,根据现阶段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契合时代的发展步伐。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尖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融合,作用于施工技术的创新环节,逐步设定针对性的战略目标,使得施工技术的应用越发高效、科学。例如,砼导墙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质量问题,那么此时,可以通过在外墙楼层区域安装铁板模板的方式予以处理,通过上述处理措施,提高施工质量,减少质量偏差。
2.3 严格审查施工技术资料
        第一要严格控制管理施工进度和质量。作为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建筑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施工现场的进度实施管理,将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落实到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中,与此同时作为管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施工情况,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像或者拍照方式来记录,同时施工单位要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确保施工质量与各项要求都符合。第二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要想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行激发,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作为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针对表现比较优秀的施工人员,一定进行奖励,让他们树立榜样,带动其他人员学习;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施工人员要给予处罚,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更加全面。
2.4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筑行业的参与主体较多,即便构建起完备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也需要一个相应的监督机制进行制约,督促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新的监督机制应当是自下而上进行运作,通过一线的施工人员将最新的施工技术信息进行上报,最后由管理层面的人员进行技术信息整合、分析,从而监督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企业可以尝试在内部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派遣一定的数量的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对一线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纠错和预警。为了能够保证监督机制的合理工作,企业应当坚持负责人制度,确保每一项工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人进行负责,坚持做到责任可以追溯到具体个人。
2.5 明确技术管理主体,加强材料管理
        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应当明确管理主体,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具体工作中,首先,需要明确施工主体,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内容,根据施工技术主体对其各项责任做出明确划分,制定完善的责任机制,将技术管理责任划分到部门和个人,如果出现问题由相关部门或者个人承担责任。其次,建筑工程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技术管理部门,承担施工环节材料配置工作,做好施工材料分配和人员整合工作,保证各项决策和制度有效落实,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在技术管理工作中,施工材料和设备是重要的管理内容,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材料审核工作,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避免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做好施工设备养护和管理工作,定期开展设备保养和检修,保证各种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避免出现故障作业情况,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6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技术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技术管理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技术管理模式,保证技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实现技术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使得技术管理走向新的台阶。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应当全面了解技术管理信息化,加强和技术人员的协调和沟通,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为技术管理提供保障。作为技术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相应的管理创新活动,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掌握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实现创新技术的创新和提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作为施工人员和单位要注重施工技术的管理,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不断优化与更新施工技术管理,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管理,从而就能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有序开展,科学合理的应用建筑施工技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保障建筑行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佳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四川水泥,2021(01):341-342.
[2]温连虎,田保山,李觅.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居舍,2021(01):140-141.
[3]潘万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居舍,2020(34):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