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烽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承担着交通组织、人员集散等一系列功能,各种车辆和行人作为城市道路的使用者,在满足其通行需求后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影响其设计成败的诸多因素。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也多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升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来作为设计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残障人群逐步融入社会,人们对无障碍市政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交通设计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无障碍道路设计能够方便老、弱、病、残、孕等人员的通行。近年来,城市越来越重视人性化道路设计与建设,正将无障碍设计理念引入市政道路建设中来。
1 无障碍设计理念
平等使用可以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用户提供相同的使用方式,而不会让用户感到特别或沮丧,使不同类型的用户拥有相同的使用机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保证用户左右手都能使用;让用户在操作空间的使用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信息易于理解,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传单,尽可能提高关键信息的可读性,并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帮助听力或视力受损者获取关键信息。它具有容错能力,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保证操作中经常使用的部分是简单的局部必要的保护措施。当操作错误时,不仅可以提供错误警告,而且即使操作错误也具有安全性,简化了操作模式,避免了诱导无意识操作的可能性。节省使用者的体力,保证使用者能以最自然、最方便的姿势或动作进行操作,尽量避免重复操作,保证操作所需的力是合理的。
2 重要意义
城市街道不仅能够起到交通方便的作用,还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综合室外活动场所,满足社会民众不同的室外行为需求。城市街道数量极多,适用范围也极为广泛,它是城市居民室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空间,而人性化的城市街道空间就是要形成各种不断变化的居民行为活动场所。城市街道人性化空间与城市居民生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性,街道一旦脱离了居民实际生活行为就会显得没有重要意义。人们日常生活中在室外空间进行交流、交往等行为活动会留下不同的回忆,而这些回忆会与城市街道产生一定关联。城市街道不只是一处单一性的交通道路,而是已经成为多形态的空间,存在着多重作用关系的行为环境,在室外交流空间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3 人性化设计策略
3.1 科学营造舒适安全室外场所
在城市街道人性化空间营造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为过往行人科学有效营造出舒适安全的室外场所。首先,要创造宽松的街道步行环境。规划设计人员要根据街道周围居民数量、道路性质合理设置街道宽度,避免街道过往行人频繁出现拥挤情况,影响到街道行人行为体验。当地市政管理部门必须有序摆放街道各项管理设施设备,优化改善街道的整体景观,避免由于设施的无序摆放破坏了街道的整体美感,同时还会降低街道室外场所的安全流畅通行能力。其次,要科学区分设置不同功能街道区域。不同街道区域会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街道休息带是为了为过往行人提供休憩处,慢行区域是为行人提供休闲散步场所。针对不同区域,规划设计人员要科学营造出不同个性化空间。以人行道与休息带之间的街道区域设计为例,设计人员可以在区域中合理设置绿化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起到美化道路的作用,缓解路上或者休息行人的视觉疲劳,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分隔行人道路与休息处空间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绿化带应该与人体尺度保持一致,不能阻隔人的视线,不然会破坏街道室外空间的整体性。
3.2 人行道人性化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除了提供给行人行走外,还兼具了部分非机动车停放的功能,而许多人行道会跨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其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交汇处除了结合上文所述内容安装各类警示标示外,还可在交汇处前方上安装部分减速带来起到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目的,同时,在交汇处的转交上安装球面反光镜来消除驾驶员或行人的视觉视角,最终达到提高行人与车辆交汇时的安全性。部分交叉口较大的区域可结合实际情况布设人行信号灯来指引行人横穿马路。在行人道上的盲道作为提供给视觉受损的残障人士的重要设施,盲道的通畅性是保证盲人在城市中正常通行的必要举措。通过对大量城市盲道的实地考察,其中存在盲道砖规格过小、盲道未连续铺设、盲道上布设交通信号灯垃圾桶等问题,故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应当充分保证盲道的通畅性,而在布设其他道路附属设施时也应于盲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避免盲人通行时受到阻碍而意外受伤。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对于行人通行也有较大影响,可将其设置在建筑物的转角处。
3.3 盲道的合理化设计
无障碍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市政道路为残疾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但现有很多盲道设计根本无法为盲人出行提供便利。科学合理的盲道设计能够大大提高盲人的出行率,一般会采用彩色道路来区分盲道和普通人行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盲人的出行问题。在规划阶段合理确定自行车停车位,避免自行车停放点与盲道打架重合。设计盲道凸出,会给行人带来不适感,因此盲道设计不能仅仅从功能出发,还应该考虑到行人感受。盲道设计中应该分析脚底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压力,解决好压力差问题,以提高盲道的舒适程度。盲道设计中应该在起点、转弯以及重点区域设置提示性标志,保证不同盲道间的连续性,以便盲人顺利到达目的地。盲道上不能设置井盖以及其他干扰物,保持盲道畅通,为盲人出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3.4 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策略
鉴于城市道路下方通常会沿着道路方向敷设大量市政管线,而为了定期对市政管道进行检修设计单位会在道路中间隔设置相应管线的检查井,上述检查井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反复受到碾压从而最终导致井壁或井盖破损。为了减少检查井破损而造成的路面颠簸,可将检测井设置在车行道的中部,从而降低车轮碾压检查井的概率,同时尽量避免在道路交叉口及车道变换处设置检查井。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多为冲积平原城市道路地质条件较差,故在桥梁接坡处由于桥梁与道路的不均匀沉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跳坡”现象,其对于驾驶员及车辆均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消除桥梁“跳坡”问题,除了采用对接坡处的地基进行大范围换填、水泥搅拌桩等形式加固措施外,近期研发的泡沫混凝土可充分发挥其结构强度大、自身质量轻的特点,可对桥梁接坡处的地基进行强化处理。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市民势必会对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后将会对城市道路的景观性和生态性产生更多的期许,这也要求城市道路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进一步提升设计和管理水平,从而满足市民的殷切希望。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市政设施人性化养护管理的监督,全面提高维修管理质量。同时,各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剑飞 .分析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6):46-47.
[2] 周应生,张荣,程明华.基于不同障碍人群的市政道路设计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0(10):45.
[3] 李媛.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87-88.
[4] 潘亦佳. 城市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D]. 北京林业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