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广场设计——以邯郸工程村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3期   作者:窦雪
[导读] 广场是一个可以让人们聚会休息的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窦雪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168
        【摘要】
        广场是一个可以让人们聚会休息的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建造一个可以满足居民需求的小广场是很有必要的。休闲广场的设计结合了工程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风民俗,在了解村民的真正需求,结合场地周围环境之后,设计出的较为合理的方案。场地被设计为下沉式广场的形式,在规整中寻求变化,使休闲广场更加活泼。
        该文本从交通组织、功能定位、区域划分、景观布置、植物配植等几方面论述了休闲广场的设计内容。设计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设计原则,将景观要素相结合,提升了广场的综合品质,让其成为富有魅力的场所空间。
        【关键词】村民广场;园林设计;下沉式  
        1.区域概况
        1.1项目场地背景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三陵乡,北侧紧邻主干道,西南两侧紧邻次干道,东侧为一小块绿地,四周为村民建筑。项目场地位置重要,人流密集,流线简单,功能多样化。该项目主要是为满足村民日常休闲娱乐而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的通达性,在紧邻乡村道路的地方开设出入口,方便村民进入。同时,在满足村民日常所需活动场地的基础上,尽量增大绿化率。
        1.2项目背景分析
        优势:交通便利,可通达性好(三面临路);村民活动便利,人群较集中,位于村子中心位置;附近有邯郸市丛台区工程小学和邯郸县工程幼儿园,有家长儿童来活动;场地较规整,便于规划;场地空旷,没有需要保留的建筑,有较大的设计空间。
        劣势:周围建筑风格不统一,难以形成一体化;人文环境较差; 场地小,功能不易齐全;不易形成温暖小气候。
        1.3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满足村民交往空间的需求,作为乡镇景观系统的一部分,广场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为村民提供休憩娱乐环境。同时,广场内部东侧空地的设计需满足广场的集散功能,为村民活动提供场地。下沉式广场可以有效的隔绝外侧马路上的噪音,由于下沉的形式而造成的竖向高差墙,可以做凹凸的造型、阶梯状的花池,种植攀援植物来丰富广场景观。在景观设计上吸纳传统文化同时又满足现代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取向是广场设计未来的走向,本文结合邯郸工程村现状,设计出村民广场的可行性方案,为当地和其它北方中小型城市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2.休闲广场设计原则及要点
        广场的定义需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基本方面的基本限定。村民广场用植物和地形围合空间,用树阵广场划分功能分区,用构筑物和水来丰富景观,用植物配植和景观墙来营造意境,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
        2.1设计原则
        2.1.1整体性
        村民广场的规划与设计从工程村整体的发展状况出发,注重与村内现有景观风貌的协调,历史文化背景融合,景墙的设计结合工程村历史,广场内小雕塑与广场周围建筑风格植物生长品种结合,切实保证达到村民的需求,塑造一个整体统一的村民广场。
        2.1.2人性化
        广场出入口处设有坡道,方便行动不便的人来广场活动。广场中设有老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旱喷广场的设计也可以使人近距离接触到水。广场中随处可见的树池坐凳为人们提供休息地的同时还增加了绿化率。
        2.1.3生态化
        在硬质空间中寻找绿化,广场西侧出入口处只保留中间一段为人行硬质铺装,其余做成花台的形式,广场内廊架上种植紫藤等攀援植物在保证凉爽的同时添了一抹绿色。儿童沙坑周围种植草地,起保护和固沙作用。
        2.2设计要点
        2.2.1 把握好空间尺度
        村民广场采用下沉式广场的设计方式,由于场地面积不大,同时考虑土方平衡的问题,下沉程度不大,不会给人造成紧张感和压迫感,村民在广场中的感受是亲切和谐的。
        2.2.2通过种植规划提高广场的审美性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园林环境营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植物造景本身就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植物打造景观确实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植物可以围合不同体验的空间,开敞、半开敞、垂直、封闭、半封闭,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来选择围合方式,比如树阵广场就是垂直空间。植物的芬芳可以为周围环境营造一种舒心的氛围。多种颜色的观赏性乔灌草,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
        2.2.3 体现无障碍设计
        工程村村民广场为下沉式广场,出入口处要特别设计,保障村民的安全和方便。残疾人坡道、老人行走扶手及儿童防磕碰设施都要考虑到。北侧坡道出入口用材应为防滑材料,同时要增加标志提醒力度,避免事故的发生。


        3.休闲广场设计
        村民广场总占地2640平方米,分为入口水景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娱乐区,活动健身区四个大区,交通流线组织简洁明了,景观视线互相通达。
        3.1景观方案
        工程村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噪音和行车带来的灰尘等有害物质,在保证健康的同时又保障了私密性,使广大村民可以放松身心。广场设有儿童活动沙坑和滑梯,还有老人活动的廊架、鹅卵石健康步行路、运动健身器材。东侧木质台阶的设计可以使村民进行休憩攀谈等活动。此外,主入口处设有代表邯郸古老文化的景墙,景墙前为小的旱喷广场,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小喷泉在炎热的夏日为人们送去一丝清凉。为使土方平衡,挖坑多出的土可以堆在场地北侧的入口和东侧,形成小土丘的景观,也有助于形成景观小气候,利于植物的生长。
        3.2剖立面
        东侧为主要提供人落座的木质台阶,西侧为较宽的花池台阶,整个广场下沉程度不高,立面的涌泉为单调的墙体提供了一丝活力。南侧入口处先有有一段地上广场树池供人们休憩,然后才是三级台阶到达下沉广场。北侧的设计是缓坡进入广场,缓坡设有防滑带,防止雨雪天气时意外情况的发生。广场内所以的树池均设计为可以供人坐下休息的形式,尽量为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
        3.3水景游赏空间
        广场北侧和南侧入口处都设有水景,北侧为旱喷广场南侧为结合高差设计的涌泉水池。这样就可以使广场静中有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3.4休闲锻炼和儿童游乐空间
        广场中设置了一处花廊架,可供人们休息,廊架旁有一段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如果赤脚走上去可以起到按摩健身的作用。同时,坐在长廊里可以观赏西边台阶上的应季花卉和南边的小涌泉。儿童游乐场地设置在沙坑中,可以有效减轻硬质铺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同时,沙坑旁围有一圈绿地,可以防止沙子溢出。
        3.6植物配植
        本次设计多以邯郸本地乡土植物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尽量做到一季有花三季有色四季常绿。
        以北侧主入口处的植物配植为例,景墙后栽植有紫叶李(春季开白花,常年紫色叶,小乔木)树下花池边缘处植有月季,起点缀作用。大树为栾树(秋季白色或粉色蒴果)和银杏(秋季金色叶),树下有小红枫和金叶女贞搭配作为矮灌层,配有常春藤和草地早熟禾作地被。
        4.总结
        邯郸工程村村民广场的设计始终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整体性的原则,根据村民的需要来布置景观设施。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布置合理,让每一个地块都最大发挥作用。
        植物配植丰富多变,乔灌草花的不同搭配使小广场内植物层次丰富。植物的群植、列植、对植、散植、孤植等种植方式的运用又使其有所变化。
        本项目设计基本达到了村民对休闲广场的要求,满足了村民广场的功能性,打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景观体验。工程村村民广场的下沉式广场设计,也为一些小广场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珂,夏健,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杨俊红.浅谈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林副特产, 2014
        [3]毛琦红.下沉广场设计研究[D].湖州师范学院,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