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3期   作者:邓玉霞
[导读]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下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邓玉霞
        新疆汇翔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下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科学导流能够为水利工程建设营造更加安全的环境。文章通过对导流施工技术常见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导流施工技术应用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施工技术;导流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具备工程量较大、以及周期较长等方面的特征,导致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易于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则常常难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而在水利工程施工之中,若能够良好运用导流施工技术对于河流水道进行引导,那么则利于确保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的良好性进行,由此可见,导流施工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保证施工用水能够及时到达施工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引流手段,控制水流方向,以满足施工用水的需要,通过对水源进行引流,能够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水流的渗透影响,为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该技术的应用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技术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在当今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导流技术应用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能够适应多种地形条件和环境因素,能够满足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第二,技术应用涉及范围较大,导流工程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施工所在地,对于周边环境也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导流工程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对施工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及周边建筑因素进行全面研究,避免导流工程对施工工程和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第三,技术应用难度较高,在导流施工过程中,明确大坝的修建位置对于施工设计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施工设计人员深入研究地形、地貌、土质等因素,全面分析导流方案的可靠性,确定导流路线,保障水利施工有序进行。
        2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2.1明渠导流法
        将导流渠道设置于河岸或者滩地当中,将围堰设置于基坑的上下游位置,通过渠道实现对水流的有效引导,这是明渠导流法的基本施工特点,属于河道外导流。当滩地面积较为广阔且具有平缓的岸坡时,往往采用该导流施工技术,具有施工便捷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尤其是当水利工程施工中河床覆盖、坝址河床面积等存在一定特殊性时,该导流技术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分期导流施工困难的问题。在部分水利工程当中,由于对工期要求较高,挖洞设备的应用遇到阻碍,可以采用明渠导流法进行处理。导流隧道在施工中也较为常用,但是当存在较大流量情况时,会对开挖造成影响,此时也需要利用明渠导流,同时不会对通航和排水造成影响。台地、古河道或者垭口等存在于河床沿岸当中时,也可以采用该方式进行导流施工。对于明确进出口位置以及导流轴线位置的确定,是明渠导流施工的基础,主要包括了坡上布置和滩地布置两种形式。为了增强实际导流功能,通常在垭口和古河道设置明确,应该对明渠长度进行控制,防止深度开挖问题的出现,增强水流通畅性。根据水利工程的防冲要求确定明渠导流轴线,通常应该在50m~100m之间。对进出口位置和形状进行有效调整,明确其高程参数,防止回流或者淤积等问题的产生。
        2.2涵洞导流法的运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运用涵洞导流法时,则通常是借助于涵管来实施有效导流,在运用此方法时,一般适宜用在小型或是中型的土石坝施工之中。其施工面虽说较为之大,然其在经济性上却是十分强,因而在实际施工中的运用也十分普遍。涵洞导流方法在运用阶段,是在大坝基岩或是河滩之上设置涵洞,在大坝基岩之上实施涵洞导流施工的过程之中,则一般是对其基岩来实施沟槽开凿,而后再利用于衬砌这一方法来开展施工工作,在顶部还应盖上混凝土拱顶。

对于某些涵洞导流方法来说在运用期间,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需穿过土石坝心墙时,那么则需先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案分析,制定出适宜的防渗处理策略,防范在此期间受到渗漏情况的影响,而影响到土石坝的实际稳定程度。在规划涵洞的过程之中,还需尽可能规划为直线状态,在处理进出口位置的过程之中,则需针对水流量的实际大小来实施针对性的调整,确保出口位置的水流能够保持畅通性。
        2.3坝差引水法
        在大坝施工过程中,坝差引水法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导流施工技术,坝差引水法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优势在于施工成本较低、结构简单、稳定性强等。其缺点在于如果工程的引水系统原状态并不能有效承受河流流速的加快,很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安全,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延缓施工进度的情况出现。因此,施工人员应当在完成大坝前期建设工作后,将其与其引水的系统更好地结合,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同时,此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应用中,可能由于坝差的存在导致大坝整体可靠性不强。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河流水量、大坝结构等特点进行分析,加强坝差引水的科学性,推动导流施工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实施。
        3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3.1加强技术创新
        随着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的扩增,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升高,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才能满足导流施工要求。在施工中应该做好详细的勘察工作,协调好技术性要素和经济性要素之间的关系,防止过于追求新技术与新工艺而导致施工成本的持续增加。并对施工经验进行不断总结与反思,实现对技术的改良,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应该引进国外先进施工技术手段,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进行改进与融合应用。
        3.2正确选择坝址
        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确定坝址,这将极大地影响施工导流效果和围堰技术的开展,因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此工作,共同协作商议,在全方位勘查地方地质条件,深入现场充分调查,搜集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相关工程信息,全面掌握与坝址确定有关的资料后,根据选址要求,结合水能的指标以及具体作业周期与难度等与专家小组分析讨论,初步确定坝体最佳的施工位置,并说明选址原因,进行申报确认,然后根据审批机构的反馈意见回到现场进行二次选址确认,在全员签字确定后方可开展导流施工,避免选址工作出现偏差影响后续施工顺利进行。
        3.3坚持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机制
        科技创新是水利工程施工生产力的根本所在。我国当前在水利工程以及其他建筑工程的建设之中,技术创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建筑行业之中的新型技术相比,仍旧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所以可以向西方学习部分先进经验,不断对我国相关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相应技术的更新固然重要,但是在技术使用过程之中,对于技术创新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也更加重要,总体来说,需要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其中包括施工前期对各个步骤进行设计,确保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下在水利工程引流技术的施工建设过程之中,很多的建设企业已经逐步开始重视科学的管理机制,目前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让相关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有理可依。只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之中,若能够科学化运用导流施工技术,那么则可显著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总体效率及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中国水利工程领域的总体施工水平。对此,还需要做好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保证导流施工的有效性、合理性,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邵奇.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J].农家参谋,2020(09):150.
        [2]卢绪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283-284.
        [3]龚永林.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浅析[J].居舍,2020(1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