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八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实践与再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3期   作者:韦承秀
[导读]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是一项投资比较小、建设周期短
        韦承秀
        河池市水利局  广西河池市547000
        摘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是一项投资比较小、建设周期短、回报率高的基础工程,结合河池市8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的实际情况,从改造的必要性、改造的成效、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几个方面论述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池市;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1、河池市农村水电发展现状
        河池市地处桂西北,属云贵高原南缘,总面积35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9万亩,总人口408万人。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500mm,境内主要有红水河和龙江两条干流,以及635多条大小河流,河道长近5130km。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200万kW(其中中小水电119万kW),可开发量达980万kW(其中中小水电101万kW)。可开发容量占广西水能资源的58.45%,其中大型水电资源占广西的70%,国家开发的红水河干流10座大型电站,其中有4座在河池市境内。
        目前,河池市已建成的水电站共有147座,总装机容量818.953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在280亿kWh左右,其中农村水电站143座,总装机容量72.153万kW,水能资源开发率已达83.57%。全市各县域经济社会用电全部由农村水电供给,大型水电站约90%的电量西电东送或区内供电。
2、河池市“十二五”、“十三五”八年期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2.1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的必要性
         河池市大多数农村水电站是在1995年以前建成投产的,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部分水电站先天不足,再加上超期服役现象突出,普遍带病运行;电站设备设施严重陈旧老化,机组效率只能达到60%左右;大部分设备属于淘汰产品,市场上已买不到备品备件,设备设施失修严重,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运行可靠性差,经常停机和检修,造成水能资源浪费,直接影响电站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电站运行人员较多,间接影响了电站的效益,电站自持续发展能力低,无力依靠自身积累进行升级改造。因此,国家给予一定补助、省级财政按比例给予配套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2.2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争取情况
         在2012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财政部、水利部决定扩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范围。为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河池市积极申请,在被列入广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的24个项目中争取到20个,到2015年年底,全市已全部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的建设任务。2016年我市又争取到4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于2019年底全部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的建设任务
2.3河池市八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成效
         “十二五”河池市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20个,总投资812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3449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862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3809万元。“十三五”河池市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4个,总投资3300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81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468 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951万元。到2019年年底,全市已全部完成24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建设任务。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双提升”的目标。
         ⑴提高了电站水能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发电出力,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通过增效扩容改造,全市的24个改造项目每年可新增发电量7204万kW.h,较改造前增加40.04%,按目前平均上网电价0.28元/kW.h计算,年增加发电收入2017.12万元。电站满发后机组综合效率平均达到84.85%,比改造前机组平均综合效率63.11%提高了21.74%。
         ⑵提高电站自动化水平,消除电站安全隐患,设备运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增效扩容改造,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电站设备经济寿命周期的延长,同时,利用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结构对电站设备进行局部修复,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对辅助设备及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消除了安全隐患。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可适当减少运行人员,降低了电站的运行管理成本。
         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我市农村水库电站兼顾灌溉、发电双重利用功能,在列入改造的24个项目中有14个为农村水库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改造,改善了水库灌溉供水设施,消除了水库运行的安全隐患,有效的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发挥农村水电综合利用功能,巩固灌溉面积15750亩,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⑷促进山区环境保护,实现农村水电良性发展
         通过增效扩容改造,河池市巩固和增加了老旧电站发电能力,使之持续发挥节能减排作用。24个项目每年可提供18889万kW.h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6.3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及氮氧化合物994.5吨,促进了节能减排,减少了薪柴砍伐,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农村水电的建设,实现了“以电护林、以林涵水、以水发电”的良性循环,使山区农村天更蓝、林更绿、水更清。
3、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1国有或集体电站自筹资金压力难以承受的问题
         从24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电站的情况来看,电站总装机容量4.096万kW,批复总概算投资1.142亿元,平均改造单位千瓦投资2788元,涉及到每座电站的单位千瓦投资在2500至4000元不等。按照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标准,项目单位要自筹总投资一半以上的资金,对于原本就很困难的电站而言,自筹资金压力明显较大。
3.2改造电站主要设备供货不及时问题
         “十二五”的改造项目,由于增效扩容改造工作要求要在2014年到2015年两年内完成,单位时间内改造项目过于集中,各个设备厂家订单暴增,生产能力有限,致使电站机组设备不能按时供货。河池市20个项目中,只有两个项目主要机电设备按时到货,其余项目均未按合同签订的时间到货,有8座水电站机组设备供货甚至晚了9个月。设备供货成为河池市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难点问题,不仅影响电站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广西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进度。
3.3项目单位建设管理经验不足问题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是一个惠企、惠农、惠民的好项目,对运行了二三十年老电站来说,真是多年不遇。但是,由于部分项目单位没有建设管理经验,虽然实施前经过培训,但还是在一些环节中出现问题:在招标标段划分时,有的标段资金较少,无两家以上厂家投标,两次招标均流标,最后进入竞争性谈判才能落实供货厂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项目单位对合同条款把关不严,双方约束力不均,对供货方没有强制约束条件,违约责任不明确,设备安装时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推诿扯皮现象,使项目实施迟缓。
3.4增效扩容改造后如何确保电站其良性运行的问题
         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后,机电设备实现了升级换代,消除了安全隐患,促进了安全生产;自动化水平全面提升,综合效率和发电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大多数改造后的农村水电企业仍面临企业人员众多,上网电价偏低的问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电站改造后良性运行的关键所在。
4、几点思考
         ⑴对在河池市八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建设管理问题,在以后的农村水电技术改造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对项目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尽快掌握水电建设管理经验;同时落实监管责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突出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每一个农村水电站技术改造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改造任务。
         ⑵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较为困难的国有或集体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河池市这几年虽然对24个农村水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但需改造的还有很多。鉴于国有和集体农村水电站自身效益低下,发电效益多用于电站日常运行维护和农村公益建设,自身没有资金积累,在以后可能没有中央补助的情况下,如何能筹措资金进行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建议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确实存在融资困难的老旧国有或集体电站予以大力扶持。
         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改造后电站的可持续性发展:
         ①通过水电体制改革来促进农村水电企业的发展。可以多元化产权制度为基础,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模式治水办电,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②真正落实定员定岗,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严格按照《农村水电站岗位设置及定员标准》,按照设定岗位任用相关人员,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培养具有过硬技术的人才为电站服务;要采取适当形式分流富余人员,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确保人员和谐稳定。
         ③持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上网电价。虽然广西已执行了农村水电上网的标杆电价,但比其他省份电价还是明显偏低,同时也执行农村水电征收3%增值税的政策。但是,农村水电站在实际经营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与其他的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仍然太低,低电价不仅影响农村水电站的发展壮大,而且影响农村水能资源的开发建设。因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应重新调整农村水电上网的标杆电价,以适应当今各种能源建设的发展。另外,为了减轻农村水电企业的负担,相关部门应争取做好协调工作,从企业增值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电站维修和技改基金。
         总之,农村水电是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是一项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回报率较高的基础工程,同时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效益巨大。开展增效扩容改造工程,不仅使老旧电站换发新机,也对推进“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潜.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探索与实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6):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