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王菁
兰溪市香溪镇香溪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单纯的提高语文成绩,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拥有强大的语文能力,去帮助学生工作学习的发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学习能力,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透彻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完成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来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锻炼,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方式 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小学阶段最应受到注重的教育之一。通过良好的语文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熟练的运用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有更深的文化储备,学习课文中前辈的意志品质,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一)小学语文的本质
语文的本质,可以从两方面去看待,一方面是语言的工具性,使用语言去进行交流、沟通和情感表达;另一方面是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以及作者的思维过程。而语文的教学,是要将两者有效结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首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词句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文章是在讲述什么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让学生能够受到文章中精神和思维的启发,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通过两个方面的教育,能够达到因文阐道,因道悟文的效果。《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育价值
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的基本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工具性表现在在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情思和人格培养上。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去表达和沟通思想以及情感,并且能够传递文化。语文学习的基本目的是教会学生良好地掌握并能够熟练使用语言工具。
语文的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的文化性质,教师利用语文课堂氛围中的感染和熏陶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课文中,每个字、每组词和每句话中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生活道理,去培养和影响学生。
二、高效教育的方式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让学生无法拓展自己的思维,锻炼自身的能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出主动进行思考、主动进行探究等行为。
例如,在为学生教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图画,然后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在让学生阅读课文。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且,在后续的课文阅读中,会产生很高的探究兴趣,看文章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新时代中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极大帮助,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对课堂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创建问题情境,在课前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来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有更高的参与感,并且,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会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主动思考,提高学生主动分析能力,并且在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到答案后,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劳逸结合
小学生都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阶段,长时间的知识灌输和思考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上课下多开展一些语文类的学习活动,例如阅读分享活动、古诗背诵比赛、生僻字听写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让学生自己来主持,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真正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这些活动中,大多数都需要对课外知识进行积累,所以,这类活动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各种课外的知识,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性,并且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来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获得了提高。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铸就顺应时代发展的价值体系的根基,对于今后的学习及其生活都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务必重视对于价值追求的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生宏.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方式的探索[J].学周刊,2020,(24):96-9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47.
[2]孟光栋.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学周刊,2019,(27):7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071.
[3]刘洁.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9):26. 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0.29.026.
[4]汤香云.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学周刊,2018,(4):160-16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97.
[5]林红霞.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学周刊,2020,(11):23-2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