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玲
广东省 惠州市 博罗县石坝中心小学 516153
摘要:随着我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扬光大,关于小学生品德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小学生品德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起源于小学语文课堂,然而往往大部分语文科目的教学老师都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渗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此,本文通过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为了提高小学生品德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仅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小学语文教学;品德教育;
前言: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班主任格外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让每一个小学生受到正确的品德教育价值观引导。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责,秉着对每个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品德教育。其次,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重视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形的渗透品德教育理念,为孩子在日后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的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品德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品德教育起源于小学阶段,在最懵懂无知的年纪才能更好的树立正确的品德教育观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受到的教育足以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所以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强的班主任来帮助学生。作为班主任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效果对孩子灌输语文知识,而是应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让孩子对主从参与学习并认识到学校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大大提高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效率,不仅提升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更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1]。还可以在展开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制定完整的小学语文品德教育教学策略
(一)注重道德体验法的运用
道德体验法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学生将品德教育和生活实际通过一系列的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从而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品德教育往往来自于生活更反馈于生活。这样真实的体验不同于传统语文课堂中的固定性,通过角色扮演法、情境创设法回归真实生活情景。在活动中利用学生的代入感提升了学生对品德教育的认知和应用。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说教教育、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太过固化,没能带来更好的教育效率和效果。同样,班主任也可以把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互结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再学习课本内容,加深对品德教育的深刻理解。
(二)强调自主教育法的运用
虽然班主任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但最重要的主导因素是学生自己。班主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还需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老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团队或小组模式来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相互学习及思考,从而在群体学习中提升学生个体的品德教育学习。
三、创新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的方法
(一)提高品德教学内容比重
只有提高品德教育内容的比重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语言训练。从以往看来,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民族语言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民族文化内涵。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学会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此达到增加品德教育内容。例如,大一些的六年级学生中,他们有了自己的情感可以自己朗读或默读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与技巧在学生在课文中感受到品德教育的意义、体会在不同语境中感受到不同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品德教育的高尚之处[2]。
(二)扩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日常的品德教育渗透中不仅要求班主任把课本内容面面俱到,更要求班主任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和道德水平。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安排班会举行读书分享会活动,让孩子适当的增加课外阅读知识。学生在自我阅读后梳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与师生相互交流[3]。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丰富课外阅读,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通过不同种类的书籍,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的品德修养。除了读书分享会还有很多课外活动可以举办,但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借助班主任影响渗透品德教育
班主任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品德教育价值观时,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自身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必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把自身最规范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论是那方面都需要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这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家长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提高,才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无论新时代怎样发展,品德教育的主要问题的落脚点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是学生,不论是开展任何品德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支持。所以更要求老师具有培养能力,学会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课堂中为学生授业解惑[4]。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要比单科老师更加注重此类问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纪的学生制定出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计划。为了学生能吸收更多的内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责任往往非常重大。
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发现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小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提高了小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积极研究渗透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让每一位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影响,从而推动小学生德智体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华. "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孩子天地?000.001(2020):P.136-136,138.
[2]贾登雯.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000.004(2020):94-95.
[3]吕仲德. 让感恩之花开遍校园——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1):45-46.
[4]杜倩.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000.002(2020):P.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