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杨亚娥
[导读] 课外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杨亚娥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中心学校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课外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鉴赏能力,训练思维、培养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书读百遍,题意自见。”可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小学阶段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变换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以故事为诱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我们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记得以前我在学校任语文学科教师时,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当我讲到灰姑娘被后妈打骂时,学生们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晚上灰姑娘又穿上舞鞋去跳舞时遇见了王子,她的命运又如何呢?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替灰姑娘命运担心,告诉学生后面的内容更精彩,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我便出示《童话故事集》。这样让听者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效。
        (二)创建阅读基地,营造轻松阅读的氛围。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教师应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提供阅读场所。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性阅读。二是建立班级“阅览室”,班级的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及时更新。学习鲁迅、老舍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鲁迅”“读点老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充分体验阅读乐趣。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学生有了探索和阅读课外资源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兴趣持之以恒,体验阅读的乐趣呢?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开展“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举行“我会讲故事”、“领巾读书读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我们教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抓文体选读课外读物。

例如,《繁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童年》、《朝花夕拾》、《春》等。这样学生就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积累优美凝练的散文语言,增强文化底蕴的目的。
        2.阅读励志名著系列作品。例如,《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书籍;查阅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查到资料后,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更是达到了课内外相得益彰的效果。
        3.抓课文内容阅读相关文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读物或弥补课文的空白,或解释课文疑难,或延伸课文内容等,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1.迁移法。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例如我以前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流连忘返”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细细体味潮的汹涌波涛、瞬息万变的特点,学生们理解了人们流连其中不忍离去的原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片美文,学生们运用迁移法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很快就体会到了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2.“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二:“遮盖速读法”,读过的内容遮住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一是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二是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三是写读书笔记。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二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三是要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爱护眼睛。总之,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兴华.论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06.
        [2]林于清.如何领你走进那片海:略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名师在线,2019(10):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