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整本书阅读更好实施的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文应奎
[导读] 阅读是丰富学生文化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手段

        文应奎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第三中学        551600
        摘要:阅读是丰富学生文化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手段。在新时期的教学形式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不仅需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同时也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语文是一门讨论语言构建与使用技巧的学科,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还提出了语文教育要强化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功能。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为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从高中学生的阅读特点入手,思索如何有效的将学生导入阅读情景当中,并帮助学生展开高效阅读。
        一.高中学生的阅读特点
        (一).阅读兴趣不高
        高中生课程安排紧张,同时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大部分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因此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展开阅读。除此之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与便利,学生们只需要通过手机便可以接触到大量影视、游戏、音乐等娱乐活动,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事物上,很少有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改变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显得非常重。
        (二).阅读面上狭窄
        受当下“快餐式阅读”的影响,网络中涌现出了大批此类文学作品。这类文学作品鱼龙混杂,同时文章内容也少有必需价值,并且文章中宣扬的一些言论、观念甚至还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由于这类文章内容善于迎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此很多高中生都更加倾向于这类文章阅读。这些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文化的营养吸收,束缚了学生的视野胸怀,甚至严重冲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物,不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拓宽学生阅读面,作出阅读方向的正确引导,提升学生阅读审美情趣,为学生积累更多知识文化、社会经验打下坚实基础。
        (三).阅读方法欠缺
        阅读之所以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源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善于在文字当中隐藏丰富的哲学信息来对读者进行引思和启发。但是当下低俗的网络文学泛滥,直白浅显的文章内容不求给学生以思考空间,只求通过迎合读者心里来换取更大利益,因此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造成了一定影响,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往往不会对文字内容进行思考,只是快速的浏览一遍文章信息,所接受的的仅仅只是书本中的文字信号,却没有吸收作者传递出来的思想信号。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阅读技巧,其次是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为其树立正确的文学审美观念,以此来作为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效率的基本保障。


        二.促进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为促进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以下几点教学策略思考:
        (一).阅读选择上精品书籍选取
        如前文所述,高中学生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考虑书籍的文章质量问题,既要确保能够对高中学生产生足够的正面作用,同时也要考虑书籍是否会对高中生的学习造成负担,从而产生反作用效果,削弱高中生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选在书籍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书籍的文章内容,再到学生的阅读口味进行综合衡量,以此来判断书籍是否会被高中生所接纳。例如,《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文章内容讲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的故事,作为二十世纪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家,文章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对学生的产生启发,同时又易于学生理解,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前途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二).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改进
        除了需要保证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外,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的权威性,同时又希望能够节约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从阅读书籍的选择再到文章内容的感悟理解全程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缺乏体验感与趣味性,阅读教学价值不高[2]。因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勇于开拓创新教学模式,将阅读学习活动改变为双向甚至是多向交流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收获到阅读乐趣。
        例如,除了不定时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分享座谈会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绘制人物图像、故事改编、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等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三).养成边读边写的良好习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控制阅读速度,在遇到文章精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的品味,在遇到一些情景铺垫、以及背景介绍内容时,也要做到粗中有细,准确把握关键信息,从而在节约阅读时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阅读质量。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良好阅读习惯,随时将自身对于文章每一内容的感悟或不解记录下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维沉淀后,再回头从新审视文章内容往往会产生新的见解。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使得整本书阅读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得以实现。
         (四).学会思维导读的阅读方式
        阅读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工程。提升阅读效率,特别是阅读整本书的效率,既需要有整体规划,合理安排,精心布局的“大局观”,也需要有重点拿捏,精要品鉴,细微入心的“小心眼”。教师可以对学生作出阅读上的思维导向,思路引领,宏观驾驭,由粗入细,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细微,明确阅读任务,建构整本书阅读体系,让学生在阅读上有方向可寻,有重点可抓,有方法可取。让学生不盲目阅读,学会分清主次,把握轻重,涉取营养,读、写、思、辨、用几结合,从而捉高阅读效率。
        结语:整本书阅读对于扩充高中生知识储备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言有着积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继而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保证其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晓蕾.借助影视资源,让整本书阅读“软着陆”[J].河北教育(教学版),2020,58(12):54.
[2].吴焱.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教师博览,2020,10(36):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