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重岗中心小学 223906
摘要: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来开展认知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在我国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当代学生必须要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两部分内容。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情感教育有所忽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习愉悦感较低。因此,现代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策略,结合现代教育趋势大力推改进情感教育,有效地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基于此,本文针对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展开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认为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会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反复讲解,为学生布置与之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的要求,没有主动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探究,没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了解文章中的情感脉络。因此,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合理开展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论析情感教育内容及其开展益处
其实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概念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肯定,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较弱,而在开展情感教育时,教师会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在这种情形下,就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其次,在开展情感教育时,教师还会深入探寻课文中所存在的情感因子,让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正确的思想,借助这一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与责任意识。再者,教师在展开情感教育时不是单纯地为学生传递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还会设置更多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语文中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白地感受到学科魅力。
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时遇到的问题
基于情感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当前教师在课堂上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但是经过观察发现,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时还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没有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情感因素和情感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只是为学生讲授情感教育的内容,没有深入地挖掘课文中所涵盖的一些情感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对于情感教育的理解较为浅薄。其次,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没有选择合理的方式。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然而部分教师在展开情感教育时没有抓住情感教育的核心,只是运用一些生硬的方式来进行语言知识的描述,没有深入地渲染文章的情感。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相对传统,只是一味地依赖书本,没有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和丰富,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对情感教育内容的理解较为浅薄化。
三、阐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运用生动语言表达方式,直白渲染情感
在之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贯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来描述内容,缺乏明显的起伏感,学生无法共情,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了厌倦感,因此,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加直白地展现出文字中的情感元素。
比如教师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先带领学生去诵读课文,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示范,将情感融入其中。在读到一些颇具情感的语句描述时,教师需要放慢语调,并且通过肢体和神态来展现语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借助音频、视频等方式来进行渲染,让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产生更为强烈的共鸣感,将自己代入其中,更加深入地领略文本内容。
(二)设置多样情感教育活动,强化情感认知
在诵读课文时,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领略课文情感,缺乏自主情感领略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更为丰富的情感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之后产生独特的感受。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设置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随机抽取不同的角色卡,自主扮演课文中所提到的人物,并根据课文的描述来完成场景演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完全将自己当做成课文中的角色,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将自身的情感全部抒发出来。通过这一方式,就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更加清楚地掌握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内容。
(三)丰富语文情感教育内容,加强情感共鸣
为了提升当前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选择更为现实化的教学方式。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课本,不断研究文章语句,没有将其和现实生活进行结合,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课文中的内容,将教学和生活进行联系。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作者想要通过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内容,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不断提示,不断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后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学习欲望。
(四)给予学生积极情感评价,激发学习情感
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情感评价,通过正面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备受鼓舞,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舒适。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会邀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是非对错来评价学生的行为或者是学习成果,导致学生没有获得积极的学习评价,因此,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自信,那么教师在学习回答之后就可以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例如“你回答的内容很完整”或者是“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独特”等,通过这种积极的评价语,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愉悦的学习体验感和学习成就感,愿意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都是完整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平衡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的内容,在开展认知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地填充情感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也需要不断地丰富情感教育的开展形式,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期待感,有效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雍玲.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途径[J]. 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2018, 000(001):71.
[2] 张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 情感读本, 2017, 000(003):27-27.
[3] 李书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 000(004):64-64.
[4]宋志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J].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2011(1):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