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提高任务执行力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王静
[导读]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

        王静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幼儿园,河南 濮阳 457000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也是为幼儿人生奠基的阶段,往往幼儿在园期间养成的良好稳定的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幼儿虽然年龄相对较小,但任务执行能力是幼儿完成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完成任务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当今幼儿教育界对幼儿任务执行能力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是任务执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自理和理解能力较弱,因此,科学合理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执行力十分重要且必要。
一、“投其所好”调动幼儿任务执行力意识
        小班幼儿初入园赶上疫情防控,家长不能进园,以往挂衣服、签到都是在家长的提醒和帮助下完成,现在只能依靠自己了。通过观察发现能自觉完成签到任务的孩子非常少,有的孩子在老师的提醒下还会连续几天忘记签到。自由活动时,我问他们:“你为什么没有签到?”有的说:“挂完衣服我就忘记了。”有的说:“我想赶紧到教室去玩玩具就忘记了。”有的说:“贝贝一跟我说话我就忘了。”还有的说:“我来晚了,小朋友要排队去餐厅了,我就来不及签到了。”
        看来,“忘记签到”是主要原因。通过哪些策略可以帮助幼儿不忘记签到呢?首先,我调整了贴在门口的“进班五件事”的图片位置,将“签到”调整为进班第一件事,用环境暗示提醒幼儿。其次,我请一个值日生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的同时,用手指向贴有任务的墙面,通过两方面的调整,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做到先签到再去挂衣服。
可是高子林小朋第一周只有一天完成了签到任务,通过观察发现高子林早上入园较晚,值日生已经结束工作了他还迟迟未来。进班后他需要快速的挂衣服、入厕、站队等待进餐,到了选区环节才能发现自己忘记了签到。
一周过去了,高子林五天中有三天完成签到任务,还是有两天没有完成签到。“为什么今天没有签到”我蹲下来问,高子林说:“值日生没有提醒我”我笑了笑:“哦,原来是这样!签到是自己的事情,你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里,不依赖值日生的提醒,好吗?”他点点头。
签到卡和选区卡是同一张卡片,大家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于是我又和小朋友们商量以后我们的选区顺序就按小朋友们的签到顺序来,忘记签到的小朋友只能最后进区。并且也给家长发了信息,请家长每天睡前和孩子聊一聊第二天的区域活动计划。这样的调整和约定调动了孩子们入园的积极性,孩子们很早就在大门口等候;带着区域活动计划来选区,签到的意识也增强了。第三周,我们按照约定进行,对忘记签到的小朋友兑现不签到最后进区的规则。高子林小朋友在第三周的五天里全部完成了签到任务.
        四周后负责提醒签到的值日生几乎是“失业状态”,大家都能按照“进班五件事”的图示提醒,完成签到工作。通过对签到的观察,我认识到很多事情不是孩子做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科学的引导方法和激励措施。只要方法得当,投其所好,就一定能调动幼儿执行任务的积极性,增强任务执行意识。
二、多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来陈述内容                              
入园一个月了,我决定把收放椅子的小任务布置给了班里的孩子们。第一天,户外活动结束后,我要带孩子们回教室。我就说:“请小朋友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到教室压线坐下,和身边小朋友的椅子之间不要留缝隙。”班里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坐下,宋王昊小朋友跟没听见一样,摩挲着衣服并没有行动。

我对昊昊说:“你看小朋友们都干什去啦?”昊昊只是屁股坐在凳子上拉着小椅子往前挪。当我再次强调的时候他同样还是往前挪了挪,教育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没有办法我只好上前帮助昊昊搬板凳。
为了弄清问题出在哪里,我再次重复了我的要求,并且请能力强的逍飞给他示范。压线——是把椅子的腿放在地上贴的直线处,让椅子的腿和线在一起。我一边讲解一边让逍飞配合着我演示放椅子的全过程。在重复了两次之后,我上前轻声的问昊昊,你知道怎么放椅子了吗?昊昊点点头,没有说话。我请他自己单独做一遍。这次他似乎理解了“压线”的真正含义。只见他两手搬起来小椅子,眼睛认真的看着地上的线,又看了看椅子的腿,尝试着将椅子放在线上,但是凳子的前腿只有一条压在了线上,另一条腿却跑到了线的外面。他坐下后看了又看,发现了问问题,于是又再一次起身做了调整。在几次的努力下最终做到了压线。但问题又来了,这次的昊昊只做到了压线却没做到不留缝隙。我突然意识到问题似乎出在我的语言表达上。我赶紧再次说道:“昊昊请你把小椅子和身边的小朋友朋友的小椅子轻轻的碰一碰”。边说碰的时候我还边用手做了一下示范。这个时候的昊昊虽然没有回答什么,但是他似乎已经听懂了我的话,他再次起身把椅子和身边小朋友的椅子靠了靠。到这个时候昊昊的小朋友搬椅子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小班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当中,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口头的语言表达的过于书面化,那么会有很大一部分幼儿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在向孩子传达任务要求时,语言的精准、形象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接受。在一日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把小椅子藏在桌子下面;把两只小手扣在一起锁起来;看看我的眼睛里有没有你等等……老师在幼儿任务执行力的培养的过程中,不妨多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
三、奖励机制和家园共育合力提高幼儿的任务执行力                         
目前对大部分的小班宝宝来说,几乎都能自己独立穿上自己的衣裤,小部分宝宝则需要在老师或是同伴的帮助下穿好自己的衣物。最近两天由于气温骤降,班里孩子穿的衣服明显增多增厚,这无疑给刚刚学会穿简单衣物的小班孩子增加了难度,这天起床后,像往常一样,孩子们都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作为拿起衣服开始穿,可是,30分钟过去了,班里竟然还有近一半的孩子没穿好衣服。再看,这几个动作比减慢的孩子,我总结了他们穿衣服比较慢的原因。一种是衣服层数太多,以同同小朋友为例,贴身秋衣外面一个小马甲,马甲外面一个卫衣,卫衣外面一件针织衫,针织衫外面还有一个外穿的马甲,我统计了一下,上衣不算外套一共是5层,裤子一共3层。另外一种是因为不太会辨识衣物的正反。以成成为例,穿好自己的衣服来找老师检查,发现他的上衣是里外反,裤子前后反,鞋子左右反,当听到老师说要反过来重新穿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拒绝的!
总结了以上原因之后,我主动找家长沟通,并且在家长微信群里发信息寻求家长的支持,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保暖性好的、比较宽松好穿的衣服、上衣最多穿3层,裤子最多穿两层。给孩子的裤子的正面缝上小扣子来区别正反面。倡议家长们对与孩子穿衣服这件事情不代劳,督促并支持孩子独立穿衣服。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还设置了小组群自由打卡机制。
有了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大多数的孩子穿衣服比之前乐观很多,每个人的衣服穿起来都没有太大的困难了。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天气变冷,孩子起床穿外裤的时候,秋裤可能会被带到膝盖下面。这就要我们老师一个一个去检查,但是,总是有孩子不主动让老师检查,我们也不能清晰的记住每一个检查过的孩子。怎么办呢?
于是我的奖励机制就应运而生了。孩子们一听到小贴画,就连穿衣服的速度也加快了。穿好衣服来领小贴画的孩子用期待的眼神儿按着老师,等待检查完毕给他们贴上小贴画,他们的表情就好像被授予了一枚奖章,自豪的跟自己的玩伴展示自己的“荣耀”。
独立穿衣服是幼儿园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先请家长配合,相对降低穿衣服的难度,再利用本班幼儿对小贴画感兴趣的特点,培养孩子们自主独立快速穿衣服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班里的“小磨蹭”也提高了他们的执行力。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日生活中幼儿任务执行力的案例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