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桌面游戏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H市城区某些公立幼儿园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姜玲玲
[导读] 如今桌面游戏已成为幼儿园中一种基本的日常活动

        姜玲玲
        安徽省合肥海纳·翠庭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81
        摘要:如今桌面游戏已成为幼儿园中一种基本的日常活动,对幼儿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能力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深得幼儿喜爱。笔者通过对H市某些公立幼儿园桌面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其开展在游戏材料、游戏组织指导、游戏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幼儿园管理和教师专业性发展两方面提出了加强游戏材料清洗消毒力度、鼓励教师自创游戏、完善游戏评价等建议。
        关键词:桌面游戏;游戏材料;游戏组织;游戏指导;游戏评价
        一、桌面游戏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开展现状                                                           
        幼儿园的桌面游戏大多以小组形式开展,每小组4-5个人。不同小组之间游戏材料各不相同,组与组之间相互分离。开展桌面游戏主要有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为幼儿早晨入园晨检入班后到第一节教学活动开始前,另一个时间段是幼儿午休结束后,总体时长长达一个多小时。
幼儿园桌面游戏的种类大都以区划分,常见的有桌面建构区、美工区、科学区、益智区等。幼儿在进行桌面游戏时,教师大多数时间在忙“自己的事”,极大多数教师只有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才会介入游戏。
对于游戏材料的清洗和消毒都是由每个班保育员专门负责。保育员每周五统一用特定的消毒片和一定比例的自来水制成消毒水给班级里的游戏材料进行消毒。
        (二)桌面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桌面游戏材料卫生安全不达标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桌面游戏的物质基础,它不仅会影响游戏的开展,它的安全卫生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对游戏材料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就变得尤为重要。
2、未能重视游戏价值的折损
益智区和科学区的桌面游戏原本是希望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相应游戏材料,在“探索”中发现一些简单的原理。
3、过分夸大游戏自由性,缺乏组织指导
幼儿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指导是缺失的。
4、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意识淡薄
桌面游戏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验的积累。但是研究观察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很少给幼儿提供积累游戏经验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很少去启发幼儿将日常经验运用到相应的游戏当中。
5、游戏评价单一
 游戏评价包括游戏过程评价和游戏结果评价。由于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对于幼儿关注很少,所以几乎不存在游戏评价行为。游戏结果评价一般发生在游戏结束时,可游戏结束后需要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喝水,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或下午的离园做准备,时间安排很紧凑。
        三、原因分析
        (一)桌面游戏资金分配、管理不当
无论是桌面游戏材料的消毒还是桌面游戏材料的购置,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的分配方式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幼儿园桌面游戏的开展水平。
        (二)缺乏正确的桌游观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深受其理论观念的影响。笔者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她们仅仅把桌面游戏当作是“幼儿和教师得以放松的游戏”,它就是“玩”的游戏,而不是“学”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只需要幼儿收获愉悦,教师得到空闲即可。
        (三)游戏理论匮乏
H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市级城市,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很难留住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人才,而幼儿园里的教师专业能力也参差不齐。据调查幼儿园内大多数教师对于游戏的相关知识理论都了解甚少,对于游戏的组织指导评价多数是靠教学实践经验,缺乏专业理论支撑。


        四、解决策略
        (一)加强游戏材料清洗消毒力度
幼儿园作为兼具教育和保育双重任务的教育机构,健康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游戏材料的卫生方面,应该引起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尽量做到一日一消,确保幼儿在享受快乐游戏的时候,将游戏材料对其可能产生的侵害降到最低。
        (二)合理安排游戏材料的投放
在幼儿园中,游戏材料的投放首先应该考虑到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处于单独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小班投放游戏材料种类不需要多,但每种数量一定要足够多。中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此时的幼儿开始会留心他人的游戏,所以此阶段可适当增加游戏材料的种类,减少相应的数量。大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幼儿可以自行进行游戏主题的确定,此时投放的游戏材料在精细度,难度和创作空间上都应该有所提高。
其次,投放时应该注重游戏材料的呈现方式,使得这些静态化的游戏材料变得丰富化,动态化。小班阶段各类游戏材料分开放置,另外可以添加一些幼儿熟悉的身边的自然物(草、石块),使幼儿可以更好地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游戏经验;到了中班,教师适量添加精细度有所增加的游戏材料,再加入一些民间玩具;到了大班,游戏材料可以进行混合放置,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添加一些生活上的废旧物品,如:瓶子、纽扣等,给儿童提供创造自由。
        (三)鼓励教师创新设计桌面游戏
桌面游戏的好坏不在于游戏材料价格的高低,而在于它对幼儿发展所起作用的大小。幼儿园可以由购买成型桌面游戏转变为自创桌面游戏。将购买游戏材料的资金一部分用来奖励发明创造出新的桌面游戏的教师,一部分用来购买自制桌面游戏的原料。
        (四)注重幼儿游戏经验的积累
        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离不开游戏经验的积累。不同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帮助幼儿累积经验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班、大班哥哥姐姐的作品,并引导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简单物品基本结构的观察,让他们在观察学习中积累部分游戏经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领域的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结构,并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已有经验的相互连接,同时注重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五)定期培训,交流经验
        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园可通过专家培训提升教师游戏理论基础。其次幼儿园还可以组织经验交流会,既可以让一些实战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大家分享经验,也可以提出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谈论解决。
        (六)加强游戏组织指导
1、游戏组织
        在游戏组织开展前,教师首先要确立合适的目标,其次进行合理分组。在小班,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时以相互模仿为主,所以教师在安排分组时,每组都应有1-2名在此类游戏中游戏水平较高的幼儿。在中、大班,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游戏主题分组,让每一个幼儿在自己的小组中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为了集体共有的目标努力。
2、游戏指导
        适宜的游戏指导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和幼儿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小班阶段的幼儿游戏经验匮乏,但是善于并乐于模仿,所以此阶段可以采用平行式介入法,即教师在幼儿附近,玩和幼儿相同或相似的游戏材料以此来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学习。中班阶段的幼儿已经初步具备将平面物体转化为立体物的能力,所以此阶段教师可采用材料指引的方式,如图片和模型的使用。大班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此年龄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指导交叉式介入法的方式进行游戏指导。
        (七)完善游戏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实践中要丰富评价内容,可对游戏的结果进行评价,也可对游戏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时不要只是表扬也可以委婉地指出幼儿的不足,然后给出改进建议;要拓宽评价主体,教师应该让幼儿参与评价,引导幼儿就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心情如何、期间遇到什么问题、打算怎样解决等问题想一想,说一说;要合理利用评价时间,游戏过程中教师主导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做出精简准确地评价,而幼儿的自我评价可以利用生活活动时间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20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