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芬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济南250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更高,在日常教学当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有效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并以此为教学目标。在全新的教学理念环境下,创新出了一些新教学方法,这提升了培养学生语文核算素养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新时代教育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遵循学生为主体,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文学表现能力,尤其可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题,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已不再适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倍注重学生的主导作用,相反,轻视学生的主导作用,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下降,而且会令教学失去本质教学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需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得他们通过学习持续的提高学科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学习思维。在学生学习当中,语文课程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方面的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教师在教学当中,可利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让他们更加深入的掌握这一学科的特征,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需在不同教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开展人格方面的塑造,让他们掌握发展所需的基本能力。总体来看,培养核心素养,其科学性非常强,所以,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基础、需求等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然后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2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2.1重视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安排教学活动,及时识别学生的学习组织,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为例,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中,强化学习过程,教师可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图画和民族文化,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与学生进行对话和提问。早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们从不同地方向同一方向愉快地散步。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被激发,以揭示主题的重要性。给学生播放音乐,让他们独立阅读,并体验课文的写作动作。接着问学生课本上的句子是什么,告诉他们服装的特点,不同民族的孩子穿的服装,学校的特色。
2.2实施情境教学,锻炼学生养成良好语文情境感知能力
情境教学方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途径,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他们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与知识积累,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文内容很容易出现距离感和陌生感。情境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将原本复杂的语文内容变得简单化、直观化,促使学生积极融入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之中展开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不但可以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语文情境感知能力。情境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只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内容。
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对文本内容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估,寻找有关月光曲的资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月光曲剪辑(能够表现变化的几个部分的剪辑),以此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之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篇文本内容;最后教师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形成语文情境感知意识,不断锻炼学生的语文情境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在这样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2.3挖掘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材中虽然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但是仅仅依靠教材展开相应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单一化的教材演绎教学法在呈现形式方面会显得过于单一,那么所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趣味性方面就体现得不够明显,在对学生展示吸引力方面自然也就没那么多优势,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率自然就会相对较低。所以,要使得所展开的教学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借助教材以外的其它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知识来说,由于其涉及的面十分广泛且渊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体现,所以,就要从生活入手,以实际生活的各种呈现来对各种资源进行组合,从而对学生实现自由思想的开发。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部分的习作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所真实发生的相关游记出发进行该单元作文的写作。当然,在进行正式的写作教学前,教师需要针对该节课的写作教学进行相应的铺垫,通过结合本单元所学习的《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进行知识总结,对这四篇文章中所使用的记叙方法以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类,同时对于其中所包含的好词好句进行归纳及赏析,让学生基本确定写作的方式方法。然后让学生携带与一次难忘的出游相关的物件进入课堂中,以该物件为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借由物件讨论关于那次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相应的难忘原因。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表达,教师也可以带相关的物件进入课堂,并以该物件为引题进行一次自身游记的描述
2.4家长与教师合作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全面发展。要达成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让家长也要加入其中。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学生能和父母一起加入其中,当然没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找自己的哥哥姐姐。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传授给学生何为孝、何为敬、何为诚、何为忠。让学生能成为一个孝敬父母、忠于国家和民族、为人诚信、孝敬师长的合格之人。教师和家长要合力去完成对学生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使学生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才有德的国之栋梁,而不会成为有才无德的危险品或者无才无德的废品。语文教师要明白,教书育人重点在于育人二字,唯有将学生培育成一个真正的“人”,才算是这次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现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就是一张纯洁无比的画布,未来的成就如何,完全取决于现在教师和家长在该“画布”上所画的格局。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就是在扩大此画的格局,教师和家长要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综合能力,是语文小学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课程,把握教学过程,教师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竞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60-61.
[2]许娟.探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57-58.
[3]梁丽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核心素养的学科育化[J].小学教学研究.2019(3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