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张荣良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张荣良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化里小学  54721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学校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引进了先进、科学的教育模式,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新型教育方式的代表之一。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促进他们主动去学习,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相关的介绍,随后分析了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具体举措
        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将问题贯穿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其中,能够使他们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释疑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问题式教学法概述
        问题式教学法即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设置相关的情境,将问题贯穿其中,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去主动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恰好可以体现这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们具有强烈的探索欲,但是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因而借助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索。
(二)能够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提出的问题息息相关,因而对教师的教学功底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实质上是对老师的一种新的考验,能够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2]。


三、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当前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注意力不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如果缺乏对其的引导,那就很难发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老师还是沿用以往的经验主义,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因而很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探索欲,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很难对课堂保持一个高的专注度。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营造很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才能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但是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很容易对课堂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四、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举措
(一)布置预习内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因而教师要学会放手,使学生们能够自主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预习内容,使学生们自主完成部分内容的预习。通过这个过程,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花钟》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并向学生提问“不同花开放的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去书中寻找答案。锻炼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
(二)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而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提问的时机进行合理的把握。例如,在学习《故乡的杨梅》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人吃过杨梅吗?那么杨梅又是什么味道的呢?”,通过食物来使学生对这节内容产生兴趣,提高了他们对课堂的专注度,其次,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使他们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文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当学生有困意的时候,可以对其提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当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具有思考性的内容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例如在学习《他是我的朋友》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有的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先轻轻地咳一声,使学生们知道意识到这是在上课,其次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的好朋友,都是谁呀?”,这时候学生们都会争先地回答“谁是我的好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们很好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去[4]。
        综上,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使设置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唐占祥.浅析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0(A2):51-52.
[2]李瑞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J].智力,2020(36):140-141.
[3]刘文生.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0(51):51-52.
[4]巩吉宁.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