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下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金雪蕾
[导读] 与物理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相一致,
               
        金雪蕾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中学
        摘 要: 与物理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相一致,高中物理学习在整个高中课程学习中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参与高中物理一线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却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一些困惑:一方面,高中物理知识本身较为繁杂而且需要灵活应用的知识很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在客观上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讲代学,一讲到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问题,使得有些学生总感觉学习物理“提不起精神”,甚至一上物理课就头疼或者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新课标》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那么教师该如何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呢?本文给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创新 高中物理 教学模式思考        
        高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必修课。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应当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为宗旨,在学以致用和合作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高中物理人才。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物理教学就应当在发挥创新思想理念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提高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教师必须从以下教学模式中发展创新。        
        一、创新教师教学角色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什么知识、如何学习这些知识,都由教师决定,通常是老师先提出问题,自己再亲自把问题解决了,这样在无意之中就把学生放到了“旁观者”“欣赏者”的位置上,使其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角色,由“教师为课堂主体”转换为“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成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从而提高物理教和学的效率。比如: 针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伽利略如何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荒谬性”“伽利略设计了什么样的巧妙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等这些问题,最后再组织学生发表“学后感应”,在老师的指引下逐步让学生意识到“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教师教学方法
        法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高中物理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一味地靠老师讲解无法让学生获得准确持久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严重的是,长期被动听讲的同学难以养成积“积极、活跃”的行为和思维习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可能被扼杀于此!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由“单纯的讲解”转变为“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优化处理”.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讲解、谈话、讨论、练习、实验教学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优化处理”.比如: “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节内容,教师在介绍完中学物理实验测量“瞬时速度”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之后,可以放手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再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讨论修正( 期间甚至可以边实验边讨论) ,然后组织学生开始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做反思总结。        
        三、创新教师教学手段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板书媒介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时候板书无法形象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单纯用想象来“描绘”物理情景显得过于苛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板书展示”转变为“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维度立体展示”.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教育理所当然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利用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为教学服务,让多媒体中的画面、声音等资源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上的立体感受,强化对学生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 “力的合成”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体现等效替代思想的实例,如两匹马拉车、两个小孩提水等; 在探究力合成的法则时,将多组实验数据利用多媒体同屏展示有利于学生更迅速准确地“发现”规律; 在讨论合力大小的变化规律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做出动态展示无疑会使这一难点的理解难度大幅度降低。
        
        四、创新教师教学评价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多用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重在检查学生在单元学习( 学期) 结束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中物理学习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中间过程的做法反而不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由“单一指标评价”转变为“多角度立体评价”,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在教学各个阶段及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在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做出评价时,还要注意“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等方法的综合应用,改变过于注重“横向排名”,而忽视“纵向自我比较”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当从不同的教学角度进行物理教学的创新,只有重视教学创新才会与时俱进,在深入挖掘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还应当保证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相连,进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深入,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才会在关注学生状态变化的前提下完成优质的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静.有效提问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字化用户,2013,04:83-84.          [2] 鲁世明.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1:52.
[3] 李娟.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