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永宏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关注探究任务,运用所学知识和发展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通过解决探究任务获得新知识。本文着重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旨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应用探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这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措施。探究式教学法作为最典型的教学模式之一,它能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探索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进步。结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有必要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一、初中数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世界,对认识的充分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更好认识,使学生用更准确、更详细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推断生物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更好地记住所学的数学知识,简化和总结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传递的现状,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学生容易陷入被动等待的思维误区。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机械学习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教学是通过问题创设和情境建构,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主导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主动性将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将更愿意参与知识的学习和探索。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可以积累学生个人的数学素养,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2.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期望它能为课堂教学效果带来支持,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把握学生的兴趣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难度适中的任务,避免探究任务难度不当造成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2.2思维启发原则。
思维启发原则也是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原则。探究式教学需要一个前提作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它可以是解决一个数学习题、解释一个数学现象或解决一个生活问题。当学生借助探究法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时,所呈现的结果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启发,使学生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价值。如果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忽视思维启发的原则,那么学生在完成研究性学习后就会产生失落感,这极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探究主动性的培养和探究精神的建立。因此,保证探究式教学的思维启发效果非常重要。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关键的学习内容。
因此,教师应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状态、学习情况等综合因素,从而合理分配群体,保证群体成员各有特点,各有不同年级,使成绩好、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能够带动成绩落后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也需要保证小组成员的力量均衡,从而进行合理的教学小组竞争性学习。例如:教师在传授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等知识时,可以为小组成员安排统计调查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提出合理的意见。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共同探索方格图的作图方法,互相帮助,解决彼此难以理解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3.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不能让学生忽视,而是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防止学生探究时间过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难度,从而合理设计探究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问题。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形象和性质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画出相关的函数形象,并逐步引导学生确定函数形象的开启方向和对称轴,使学生对二次函数形象有更好的理解学生可以独立分析图像更好地找出本质,减少学生根据y=AX2+BX+C函数图像进行研究,但无法找出相应本质的情况,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具体图像,直接进行函数分析,从而提高分析效率学生的探究,促进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3.3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让学生课后在课堂上预习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独立思考,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分析你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能合理地为学生设置教学课件,使学生在课后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探究相关的基本问题。例如,在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演绎毕达哥拉斯定理,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角三角形,以a、B为直角,以a、B、C为边长,剪成8条直线,然后将图形组合成一个大正方形,让学生按照面积计算的方法,用等面积的方式推导出公式A2+B2=C2,然后在课堂上锻炼学生运用这一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翻转课堂,自主探究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推理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增长。
3.4探索总结巩固知识
课堂教学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加强探究教学法下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独立发言,总结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经验,反思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最后,教师要对整个研究性学习课堂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成绩,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知识学习,获得学习能力的进步,从而支持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四、结语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去探索和研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同时,探究教学也是新时期教育理念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有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还要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创新,从而保证学生真正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普新峰.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化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8)
[2]陆栋.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
[3] 杨丽.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22.
[4] 李跃胜.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