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 隋华
[导读] 数学阅读是一项数学活动,是打开、探究数学的一扇窗
         
        隋华
        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摘要】:数学阅读是一项数学活动,是打开、探究数学的一扇窗,是实现数学语言互译与内化,用数学的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体验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美的过程。
【关键词】:学生层面    教师层面    数学阅读
        谈起阅读,大家自然而然想到语文课,似乎“语文”与“阅读”是一脉相承,相依而生。在我看来,数学的阅读同样重要,而且正逐步进入数学教师的研究视野,成为一线教学所关注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阅读是一项数学活动,是打开、探究数学的一扇窗,是实现数学语言互译与内化,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数学的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可以增强有“数学味”的分析意识与能力,提升个人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是体验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美的过程。
一、学生层面的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的内容,一般包括对教材的阅读、问题解决中对题目的阅读以及课外数学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更要从数学知识、数学事件、数学家事迹、数学故事等素材的阅读中,达成文本与思想的互动,可以读出数学知识背后的潜台词,读出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读出个人理解的新思路,与思维发展相融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数学阅读基本以数学绘本、数学故事为主,教材中也都设置相应的“阅读材料”,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阅读指导,保障学生阅读时间,尽可能地丰富阅读品种,引导学生读好教材,如“你知道吗?”“小资料”“数学小故事”等相关内容,实现阅读与思考的有机融合。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和数学知识储备,阅读时应注重对具体数学问题分析的表现,懂得阅读分享,促进数学的表达、交流。同时,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体现数学发展史或数学经典性的问题,比如介绍圆周率的历史,并将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和有关史料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阅读的单一维度体验;也可以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让祖冲之、华罗庚、高斯等数学大师成为学生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总之,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数学化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目前来说,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兴趣较为浓厚,能够在老师、家长指导下有意识地阅读类似于《数学报》等材料,完成数学阅读作品,如数学手抄报、简单的思维导图等,也愿意了解数学的推理小故事,感受数学的神奇。

高年级的数学阅读相对被动,阅读的关注点下降,教师更倾向于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指向更明确的数学问题,提高解题水平,生活中敷衍式地阅读以讲解、介绍为主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课程实施意识,有计划地落实学生阅读,营造数学阅读氛围,在备课中融合相关材料,将教材、数学读物中的内容进行研究改造,用积极的评价推进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形成师生互助式的阅读体验流程。
        
        
        



二、教师层面的数学阅读
        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草叫做尖毛草,它被誉为草地之王,可是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停止了生长,人们根本看不出它是草地之王,但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它仿佛被施了魔法,两三天就长到1.6米到2米的惊人高度。植物学家开始研究,发现尖毛草一直在生长,它可以把自己的根扎往大地深处28米,根深才能叶茂。
        阅读就是长根的事业。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加强阅读。阅读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有助于自身精神底蕴的厚实,对教师来说,阅读可以分为两类:专业性的阅读和滋养身心的阅读,这两类都是必要的,共同构建起教师独特的阅读体系。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曾说过:“数学阅读,没读懂也有收获。”数学老师要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在多元阅读中拓宽阅读的广度,在读思结合中加强阅读的深度,在读以致用中提升阅读的效度,也可以在网络阅读中延续阅读的热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了解知识点在不同的学科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加以解析和研究的,看这样的知识点在不同的学科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教师在这些方面阅读的越多,教学中就能打破学科壁垒、融会贯通,树立全学科的观念,而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跳出学科局限、洞悉知识的本质特征。在我看来,数学阅读即使是“囫囵吞枣”也可能会化作 “开卷有益”,在过往的学习反刍中全部变成滋养。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会数学知识、解几道习题,而是通过这门学科,能够运用数学思想、理性思维、科学精神面对现实世界,学会与数学知识对话,提升思维,感受创造的乐趣,体验有意思的数学,它是让人更有智慧的。我们唯有通过阅读向下扎根,让数学课堂涂上浓浓的文化底色,才能增强知识的深度与厚度,不断向上生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阅读放在首位,将“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在改变教法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逐步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点燃学生的内在动力的火花。
        


文献参考: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蒋敏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调研分析与实践改进,【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