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缪东敏
[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把课堂与生活实践联合在一起,

        缪东敏
        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学 516007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把课堂与生活实践联合在一起,把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来,逐渐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绿色环保的化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属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兴趣入手,为学生传递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把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具备关键的学习能力和必备的思想品格。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基本内容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对核心素养培养加强重视力度。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开展中,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工作内容,把工作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1.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属于重要的成长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渐的形成,在这一阶段塑造人格十分重要[1]。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学生们初步接触和了解自然界中物质的概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辅助学生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化学课程中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物质世界的相关内容,站在学习角度来说是需要学生持续的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塑造良好人格。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从化学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化学课堂上包含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学科思想以及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2]。化学学科思想中包含了绿色环保化学思想以及守恒思想等。学生们需要采用归纳总结法、比较法以及辨析法完成化学知识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3.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素养
        在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也就是通过传授化学课堂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3]。站在化学课堂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当前学生比较典型的学习思维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辩证角度认识和学习化学概念。
4.化学信息素养
        化学信息素养指的是化学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化学课堂上包含有化学工艺流程、化学合成路线以及化学程序信息等,这一部分信息都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特点,在信息消化过程中,学生们的化学信息素养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二、初中化学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生活跟化学是紧密相连的,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用于生活当中。在化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引导者和监督者[4]。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树立三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整合在初中化学课本中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和注意能力,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地区出现了痛痛病和水俣病,患者得病之后痛苦不堪甚至导致死亡,你能解释一下致病原因吗?2003年我国渤海辽东湾的葫芦岛海域中,接连发生了两次赤潮现象,你知道赤潮是怎么形成的吗?有什么危害?关于水体污染的事件你还知道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化学现象,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在实践操作中渗透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于化学课堂的要求是要结合化学实验操作,开展多种研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化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点解决化学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对于学生们来说十分有趣,学生很源于参与到实践操作课堂上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优化化学实验方案。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够详细记录化学实验的结果,充分尊重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掌握详细的证据,这样才能够准确获得实验结论。通过化学实验课堂的参与,能够有效培养敢于创新、敢于风险的学科精神,把学生对化学课堂参与积极性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实验活动《洋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好实验任务和实验目标:(1)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实验反应和原理、仪器组装、氧气收集方法、验满、注意事项。(2)了解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作用。(3)小组合作制取一瓶氧气,并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效方法。学生们分成不同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析,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探究、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归纳总结化学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简单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构架。通过实验操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具备创新意识。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链条
        在传统化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内容是完成课本知识教学即可,并且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也无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6]。因此在新课标推广阶段化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问题链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时,通过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们了解空气分为几种、空气的污染分为几种,以及如何有效的避免空气被污染。在学习这一单元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带领学生推断出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操场上的红旗为什么迎风飘扬?我们用手挤压空空的塑料袋,为什么塑料袋鼓起一个包?”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空气中包含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中洋气的含量?”结合课文中有关于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料,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开展下一阶段的氧气学习中。
结语:
        化学学科跟生活实践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践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和缺点,承担起核心素养培养职责,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上,站在化学问题的本质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构架,培养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具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景煌.试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0(A5):139-140.
[2]陈淑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措施[J].新课程,2020(41):30.
[3]王扶宗.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0(10):46+48.
[4]张艳敏.初中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0):37-38.
[5]杨兴军.浅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20(10):94-95.
[6]李园.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