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刘静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落实,我国逐渐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刘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拉哈一中    16134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落实,我国逐渐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其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讲解数学知识点,还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
一、在课前预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高中数学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需要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时,都是学生进行粗略的观看课本,再动手算课后习题,但这种预习不利于学生对课堂即将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不能精准掌握其中的关键内容,缺乏系统性,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本节课的组织结构。学生只有进行高质量的预习,才能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明确即将所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之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据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文字、图像和线条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学生在对知识网络结构进行初步构建时,教师可以依据构建情况,向学生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使学生可以在修改的时候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1]。
        例如,在教授“空间几何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对这节课提前进行预习,并在思维到图上进行标注,可以标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懂之处,之后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和标注进行针对性的听讲。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导图,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课前掌握情况,了解哪些是学生思维的阻碍物,之后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高中数学学习较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解题时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拓宽数学学习思路,也能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发散思维对整个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2]。教师在教课时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并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路。教师在课下练习中也要引领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空间几何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共同解立体几何的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其它方法进行解题,在提供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解答。

运用此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本节课,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单边式的教学方式,仅仅用粉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工具,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单调。针对这样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为教学的展开提供新的思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很多数学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更生动化和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观看数学图,不但有利于教师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对图行进行编辑或者方法,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其中的内容。在学生对数学有一定兴趣之后,教师再对数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此时会达到较好的效果[3]。教师可以在必要时采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现数学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空间几何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即将讲授的图形,可以放映与生活相关的几何体,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的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空间。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
        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遇到较为模糊的知识点,但很多学生不想去深挖知识点,彻底对知识点进行掌握,也可能是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新旧知识冲突造成的,学生形成了懵懂的状态。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模糊的知识点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理清知识点,不断的对知识点进行反思。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问题,让问题更具有针对性,也相应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教师应当一视同仁,不能只为优等生设计发散问题和悬念性的问题,也要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设计基础问题,也能够增强这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班级的整体成绩。
        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函数”这节课时,很多学生会对三角函数的概念较为模糊,但因为数学本身重要是应用,所以部分学生认为概念较不重要。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背诵,可以每天上课前抽查学生进行概念背诵,加深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五、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可以运用在课前预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等方式,从而培养学生高中数学思维能力,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萍.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06):78-79.
[2]陈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05):99-100.
[3]闪海丽,赵洪涛.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考,2021(05):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