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 李韦清
[导读]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应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教学工具和方式,

        李韦清
        宾阳县宾州第三小学 530400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应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教学工具和方式,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把握数学教学的内容,让教学的开展符合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做自主性的数学探究学习,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数学思想和思维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和策略,并以《找规律》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前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学的开展多为概念性的讲解为主,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逻辑性的推理,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思维模式,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呈现概念性的认识,缺乏规律性的思考过程,严重影响了知识的学习效果。对于此,教师应把握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做探究性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并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数学,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能够拓展数学知识的内容,并做趣味性的展现,使抽象而枯燥的数学知识丰富地展示出来,增加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也就能够变成主动的行为。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的规律作直观展示,便于学生的自主性理解,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还能让教学引导的过程更为灵活,提供符合学生喜好的方式,使数学教学与知识学习达成统一的过程。这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有具体的指导帮助,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为自主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环境[1]。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将数学知识的内容进行直观的呈现,激发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以基础性的内容为主,但是学生的学习意愿不高,更多的是在听从教师的讲解,没有自己的学习想法和认识。这样的学习思想知识学习也就不能够深入地进行[2]。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针对知识的内容做生活化或者直观化的呈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自我认识,增加趣味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兴趣的支持,保证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和思考。这种策略利用了小学生对丰富事物的兴趣,让数学知识理解变成了感知的内容,符合年龄兴趣需要。


(二)以内容引导探究思考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教学过程做结合,使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得到完善,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拉伸,以此来引导探究思考理解,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自我理解和逻辑推理的过程。策略上教师主要以思维导图应用为主,将数学概念的内容做拓展,并鼓励学生做自主性的思考,将自身的理解认识与固定的理论内容做对比。这样可以保证引导教学的效果,也让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具体的参与,保证了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上,教师要以逻辑推理为主,其中做出假设内容,使学生有探究思考的过程[3]。
(三)建立总结带动理论性总结
        在深度融合的策略上,教师还应把握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下知识理解的差异性,建立总结性的内容,带动学生做理论性的总结,完善自身的自主性理解,让知识理解有正确的认识。方法上教师应将解题练习与错误纠正进行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学习理解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组织问题的讨论,完善知识理解,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教师在其中要把握信息技术的作用,也要发挥出自身作为教学组织者的地位,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理解认识。
三、以《找规律》为例介绍深度融合策略
        备课阶段教师就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往教学中小学生对于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哪个方面的知识呈现感兴趣,之后通过计算机制作课件内容,其中要有数学规律的展示,也要有形式多样的规律内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认识规律并找规律。这个过程中是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不要忽视准备工作,并且在过程中尽量多找内容,以此让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建立“规律”的理解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以生活中关于规律的实物图片做出展示,丰富学生的感知认知,以具体的内容引出“找规律”这一课中的规律概念,达成兴趣激发。然后针对新知识的教学情况,在课堂中做规律课例的分析,依据规律来不断的做演示延伸,使学生产生“规律”概念的理解认识,并形成个性化的看法。当学生能够认识规律这一数学概念之后,则利用思维导图和微课进行认知迁移,提出一些关于规律的数学排列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并以信息技术做出实践,用验证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规律的理解认识。最后应利用信息技术将“找规律”回归生活认知,以总结延伸指导学生发现规律的存在,强化概念认识。其中可以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做有趣的规律总结,锻炼数学思维。
结论: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中,需要让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更要保证引导教学的开展,让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有实践性的过程,也有主动性的思想认识,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自主性,使数学知识理解与教学过程达成统一。而在具体的融合策略实施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工具,让小学数学信息化的建设得到创新发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霞玲.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02.
[2]蓝秋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1(11):87-88.
[3]贾维.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J].考试周刊,2021(09):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