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改进策略核心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蓝金光
[导读]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不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就会产生差异

        蓝金光
        忻城县北更乡加福小学,广西  来宾  546207
        摘要:由于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不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就会产生差异,小学数学本身需要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如果小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则就很有可能出现“学困生”,因此教师就需要有效的转换“学困生”,提升其学习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以便强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原因;学困生;农村小学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薄弱,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分层的情况,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较低,难以及时跟进教师的思路,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形成的原因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产生学困生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很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数学课堂不够生动和有趣,导致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不愿意积极思考数学知识并探索其中的原理,对数学公式也不能够灵活的应用;小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低。其次,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还不够了解,为学生设计的数学教学方案也不够合理和科学。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彰显出小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的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够重视,缺少学校与家庭一体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很多家长认为教学是学校的工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加上部分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自主探究的意识和积极创新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同时部分农村小学生为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教育,课后学习的效率不高,因此通过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学困生。
        2改进策略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化“学困生”,首先需要从其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动态等,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人,进而挖掘小学生的智慧,为“学困生”提供更多自主表达和思考的机会。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能力;但是部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强,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将难懂或者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变为更加形象的动画、视频的方式,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全面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示出不同的事物,让小学生判断每个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为“学困生”给予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这样就可以逐渐让学生明确位置和方向之间的关系,准确的判断位置和方向,对“学困生”的思维能力、空间认知以及逻辑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小组讨论、分层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式;按照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其合理的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由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帮助和带动“学困生”,搭建出一对一的互助学习模式。这样就可以逐渐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纠正其错误的数学学习方法,相互帮助和相互提升。比如:在学习“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出教室、篮球场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对应的面积,鼓励“学困生”在自主参与测量和计算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增强“学困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有效的转换“学困生”,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
        3思考与建议
         在“学困生”的转换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困生”的特点等,为小学生设计出清晰的学习目标,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盲目性。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能对“学困生”不闻不问,而是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尤其在教学评价中,不能对“学困生”进行一味的批评或者指责,这样反而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的评价学生,不仅要从其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测评;同时还要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或者小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纠正和弥补。其次,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构建出家校共育的模式;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与家长交流中,纠正家长的一些错误教育理念,能够加强对小学生教学的重视,让家长能够密切配合学校,共同完成小学生的教育目标。此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教育,还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必须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扎实“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让其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能。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积极学习教学新理念,增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新时期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产生的各种因素,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小学生搭建出适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让数学教学更加有趣和轻松,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视频和图片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借助教学新思路,彰显小学生的能动性。其次,在教学中还应该为“学困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机会,让其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和探索,这样就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国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96.
[2]张灵涛.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转化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79.
[3]黄家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0(13):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