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廉江市第十五小学 广东 湛江 524400
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我国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德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在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德育工作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所在。作为班级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心理和实践上强化德育工作,爱于心,践于行,切实加强小学生品德教育,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一、引言
“德”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质,而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小学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阶段,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注重学生的性格塑造,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品德教育中做到“心中有爱、贯彻实践”,真正让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成为摆在当前小学班主任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刚刚开始接触世界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三观也尚未成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方面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很多老师依然将工作重点放在文化课教学方面,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虽然目前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过程中,各学科教学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但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课堂纪律的强调也是为了文化学习服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并不重视。而且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要求较高,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成绩方面,这对于小学生德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桎梏。
(2)学生方面
同样,受教育环境影响,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也缺乏充足的认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考试成绩,认为开展德育教育就是浪费时间,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成效。而且,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影响,对于他人和他人行为的接受能力较低,自尊心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校与老师之间又缺乏应有的交流沟通,也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现代社会需要的老师,不仅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作为小学班主任而言,更要从加强自身做起,爱于心,践于行,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来对待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1)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师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刚刚接触新鲜事物、好奇心与模仿力都极强的阶段,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之前,应当从根本上重视德育工作,首先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积极兴趣爱好,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基础上,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和个人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的片面阶段,要主动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融入思想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同时,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建立良好班风,健全班级德育规范
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对所有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班风更有利于感染和激励学生。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热爱劳动、团结友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让整个班级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集体,这对约束学生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规范方面,老师要健全班级德育规范,以人性化的管理思想为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自觉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自信心,主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同问题,才能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德育素养。
(3)借助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不能一味进行知识内容的灌输,而是应当将德育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培养之中,主动发现和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有趣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更加深刻牢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中《我们遵守规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到小游戏中,并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产生和规则存在的作用,以此让学生明辨是非,了解不讲规则的危害。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并不深刻,这种课堂游戏则能够为儿童创造体验、认知、感悟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体会到规则的意义,领悟讲规则带来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4)加强与家长沟通,多元化发掘教育资源
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全力配合。班主任老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心理状况,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薄弱环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基于学生家长之间素质文化水平的差异,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客观接纳家长的意见建议,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
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状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多元化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多方发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比如在不同的节日,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完成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
(5)协调成绩与德育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与德育培养并不是对立冲突的,而应当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班主任老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当既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也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水平。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可以加强与授课老师的交流,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课堂上的水平和表现,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多角度分析学生发展趋势,才能更加客观的掌握学生心理,实现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同时,也可以让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融入德育培养,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总结:小学班主任老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导师,肩负着培养小学生三观、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工作,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班风,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2]刘晓莉.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学周刊:中旬,2016(12)
[3]刘松春.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语文课内外,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