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毅
江门开平市第七中学 广东江门 529300
摘 要:数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科目,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对于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活动中所反映的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活动实践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情况进行分析,来研究如何更好地帮助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多重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引 言
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态度,根据所得的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和改善,并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完美有效地落实,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并反过来因为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动力和信心。
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但是由于数学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时常感到困难和压力,并且会对数学的日常应用带来一定的阻力。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初中生,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并采用这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的本质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来教他们,教育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通过改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明智和必要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知识来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根据时代进步的要求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来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成为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主要方向。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种传统模式下数学知识,只运用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以及得到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来,那么数学学习的意义将大大减弱。
2.2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单一目标上。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一些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不过在教学中依然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采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度,这种方式虽然对提高成绩有效果,但是也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有四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改变之前灌输式的教学,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可以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并且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死记标准答案,而应该让他们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问题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基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并对学生进行启发与指导,让他们可以积极地思考。
(3)参与性原则。一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之中,渐渐增加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学习“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许多学生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学习,并不知道学习这个有什么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
(4)创造性原则。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整体逻辑性,还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要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的什么物体是三角形,这些物体又有什么用处等,这更有助于他们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本质。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
4.1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保障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新时期教育体系中重点关注的能力之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地教师。
”对一件事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数学有充足的兴趣,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维的意识。要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采用创造性、形象的教学模式,构建不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好奇心。初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思维能力
当今社会是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地时期,信息技术被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象化,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创建一个灵活多样的数学学习课堂,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只借助一些简单地展示,可能无法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借助多媒体视频可以让学生在声音、画像的感染下对知识有更具体的认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旋转”时,这不仅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次挑战,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轴对称旋转的具体过程,最后再详细讲解轴对称概念以及轴对称性质和旋转的相关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对称的相关知识,拉近学生和书本之间的距离。通过引入视频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一环,这一步必须走好。不仅关乎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还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4.3利用微课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逐渐引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新颖,能够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直观、方便的学习形式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为初中生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走神的情况,而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导入和巩固。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录制好的微课导入课堂上所要讲解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带有趣味性的内容进行录制,使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去期待课堂上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使微课的模式起到预习和引导的作用。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复习。在录制这一阶段的微课时,教师需要将重点和难点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在课堂上授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有可能无法将全部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于是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来弥补这一不足。微课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这种不限制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
4.4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课堂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点产生疑问,才能够积极去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反之,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而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帮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作为一位合格的初中教师,日常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可以自主去分析问题,并试图寻找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适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使其学会自主提问以及勇于表达。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一节时,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向其提出有效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长方形属于平行四边形吗?等等,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就会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5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为了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更加的简单易懂,可以不断地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审视数学这门学科。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例如,在讲解“概率”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存在着的概率现象,比如掷色子、投硬币等,使学生能够不断地从多种渠道学习数学知识,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不断地对自己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逻辑能力逐步加强。因此,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进步。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独立性和能力受到限制,数学思维能力也无法被调动。因此在新课改下,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柳祺炜.才智.2018(02)
[2]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王宗平.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06)
[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朱孟玥.数码设计.2017(11)
[4]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金芬.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