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贵大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南市街道南溪小学 浙江金华 322101
摘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愿景。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并不乐观,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数学本身具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且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教师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进行一题多解,往往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借助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和多层面进行问题的分析,可以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学习的内容,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获得深入的发展。在这个能力的培养中一题多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教师一定要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问题,借助各种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一、一题多解的定义和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一题多解指的就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不再局限一道题目一个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限制,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充分的发挥出想象力,要能针对一个题目给出不同的解答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能够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具有广度和深度,在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获得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广泛的推行一题多解这样的解题思路,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出自己思考的空间,能够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和多方向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类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那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会养成任何问题都会去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的流畅。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学会一题多解,可以有效的推进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这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今后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一题多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就是要能够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开展一题多解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发散,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灵活,免于受到固定思维的限制和影响,避免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干扰和限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使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和多变并且多层次的应用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探讨还有争论,能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突破以往知识的束缚。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经常会采用题海战术,其实目的也是希望学生可以掌握数学公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类的考试。所以导致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变得非常的枯燥和乏味,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这并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创新。那么结合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兴趣,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方面的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调动和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果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开展数学问题解题教学指导,就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小学数学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一)借助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改变以往思维定势的束缚和羁绊,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求胜心,让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探究,在探究中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深入,可以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选择出有用的信息,顺利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的灵敏,让学生的思维面得到拓展,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老师准备明天带你们去小学参观,一共有2名教师还有32名学生,那么租客车是否坐得下,然后给学生出示座位图,让学生观察,找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需要进行更全面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二)借助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学生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落实高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开展一题多解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灵敏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的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善于从多角度探究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具备了举一反三的意识,能够获得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一题多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遇到题目的时候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从题干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在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到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这样可以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认识,要能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和尝试,善于借助知识之间的联系去思考分析,可以通过比较和联想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用一题多解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变得更加的变通,摆脱思维定势束缚,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发展。
(四)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进行一题多解训练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活动,教师给学生出题目,然后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尽可能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而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尽管有些学生采用的方法可能被比较复杂,但是教师还是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继续寻找更多解题方法的信心。而且在比赛中只要学生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支持,通过比赛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的枯燥性,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甲乙两人绕圆形的跑道竞走。两个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走,6分钟之后第一次相遇,然后又走了4分钟,这时候甲回到了出发点,乙距离出发点还有300m,让学生计算跑道的周长。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就存在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可以深入发展,让学生灵活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如何引导小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数学问题[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4).159-159.
[2]张剑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一题多解能力培养的策略[J].教育界.2018,(20).
[3]王金法.蒋明玉.充分展现数学思维过程[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