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英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中学
摘 要:区域性一直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区域认知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对其进行深刻的解读。区域认知是人们运用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文章主要从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升该素养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区域认知 地理课堂 教学方法
一、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重点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他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地理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落实。区域认知是人们运用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它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认知方法,强调学生更多的从时空视角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1]区域认知素养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对区域本身的认识。课程标准中指出区域认知素养的基本表现为“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而“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区域”是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表现。
区域性一直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区域学习历来注重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强调区域的特征及区域分析方法的能力提升,而忽略了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基于以上对区域认知素养的理解,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区域的意识,对区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及辩证看待区域发展的态度等关键能力。针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进行关键能力分解[2],如表1所示。
表1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区域认知 1.归纳地理事象区域空间分布特征
2.归纳区域特征
3.比较区域差异与联系
4.评价区域发展
二、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善用区域划分强化区域认知意识
全球地理环境复杂,将地表划分从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能够更清楚、更系统的表达地理事物和现象,使得地理环境容易理解。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对区域常用的划分方法及界限的了解是对区域进一步认识的前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多创设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体会“划区”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方法,[3]感知地理现象在特定的区域的表现,从而让学生体会区域划分的价值,养成区域认识的习惯。如在地质灾害的教学案例中,选取欧洲为例,设置以下情境及问题:
(1)展示欧洲区域地图,设问:意大利和冰岛两处多火山的原因分别是?
(2)展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质灾害分布图及西北、东南两地气候资料图,设问: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地质灾害比东南部多发的原因。
(3)展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山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设问:受滑坡威胁最大的地形是?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地形是?
(4)展示罗讷河流域(法国境内)图,及沿A、B所作的河谷剖面图(见图1),设问:河谷的A、B两侧容易出现滑坡与泥石流的是 ,说明判断理由。
从不同空间尺度设置不同层次的地质灾害相关问题,地质灾害在不同尺度区域表现出的原因跟板块边界、山地地形、陡坡和山谷地貌、岩层倾斜方向等有关,让学生认识到相同的地理问题放在不同尺度的空间进行分析的差异。对第(4)问的思考,很多学生会套用地质灾害的成因,直接判断坡度较陡的A侧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该剖面图中岩层倾斜方向是导致是否出现滑坡的重要因素。如果上下层岩石透水性有差异,也会影响滑坡面的形成机率,而这些因素在较大尺度的区域分析中很少出现。通过类似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可把结论机械照搬,并树立关注不同区域空间尺度的意识。
(二)优选教学方法提升区域认知方法和能力
区域表现出内部的一致性和与外部的差异性,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去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的差异及规律,探讨区域的联系及发展,总结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规律,从而对地理环境复杂性的理解。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这些地理方法呢,下面以地图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例,说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
图片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也因为图像形象生动,能较快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课堂中引用图片让学生对地理事物有感性的认识并引起思考。地图教学的最高层次是能实现图文、图图的互换,学生学会用图形思考问题,表达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课堂中真实的情境创设及有效的问题探究对学生的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都能得到培养。如在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归途情境中,设置了以下问题:
探究:1522年5月从好望角沿着非洲西海岸往北,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1)归途中,从图5中①②③地选择补给食物和水的地点是?
(2)图5中A、B两地降水与图6中甲、乙相对应的是?
(3)图7中三条曲线能表示非洲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4)图7中①线能代表澳大利亚、北美、南美哪个大陆西岸的降水变化?
这四个问题都是关于降水的,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问题由单个区域的降水特点到两个区域的降水季节变化比较,再到整个非洲西海岸的降水空间差异,学生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着四个问题的推进,让学生逐渐建构起非洲西海岸的降水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学会分析其他大洲西海岸的降水特征,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运用和再次总结,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都在探究活动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EB/OL]. 2014.
[2] 李琳.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学业测评路径——以“区域认知”素养测评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1):4.
[3] 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