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 周建红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下,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周建红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322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要从小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的角度出发,为小学生设置适合的管理模式,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突破管理工作困境的方式,以便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困境;班级管理;方法;班主任
                  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其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监督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引领者,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班主任从多个角度出发,掌握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征,构建出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小学班级管理的完善和创新。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分析
        首先,很多班主任并没有根据新时期下,小学班级管理的要求和小学生的成长变化等情况,及时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相对比较单一和固定的管理模式,对小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和管控。为小学生制定过于严格的班级管理规定,班主任是管理的主导,小学生的能动性以及创造性难以展现出来,甚至有些小学生还会对这种枯燥的管理方法,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也不会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这样反而会影响到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
        其次,很多小学班主任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对小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方面,忽视了小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培养,组织的具有趣味性的班级活动比较少,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集体观念不强;加上班主任在管理中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小学生的个性也难以得到释放,对小学生天性有所压制,难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此外,在班级管理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还不够,没有综合的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性格特征,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所忽视,使得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难以提升。
2如何突破当前工作困境
        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用亲和的语气和态度与小学生进行交流,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的亲近班主任,并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转变以往比较固定的管理方法,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并通过推举小组长、班长等,或者教师也可以采用轮流制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班级管理小助手,这样小学生能够主动的加入到班级管理中,发挥出班级管理的民主性,鼓励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彰显小学生的特长与个性。
        其次,班主任还应该积极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并爱护学生;及时掌握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同时班主任还应该设置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并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如:以“爱国”“诚信”“感恩”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等;或者在课间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户外运动,如:班级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才艺表演等,为小学生提供释放个性和展示特长的机会,在多元化的班级活动中,促进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加强与家长和代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从家庭的角度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家庭中的学习情况等;并将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反馈给家长,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家长相互合作,共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同时也要从与代课教师的交流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教学心理学、儿童交流以及精细化的班级管理知识,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有效的突破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境,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3实践方法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动态等,针对性的管理。比如: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并且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时也会扰乱课堂秩序。如果班主任在管理中,进行笼统和粗放的管理方式,对这些比较调皮的小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或者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教育,则很容易引起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介于此,班主任就需要结合其个性,可以将其推选为班长或者小组长,让其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展现出学生的自觉性,这样不仅能够引导这部分小学生主动遵守班级规定,也可以让其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此外,对于比较腼腆和内向的小学生,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众多学生面前也会紧张,因此班主任就可以在班级活动中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鼓励其勇敢的表达。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小礼物、小奖品的方式进行鼓励,让其能够增强自信心,对班集体充满归属感。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小组长,形成互帮互助的模式,不仅要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并且还要在课后帮助组员掌握知识,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形成较强的感染力。这样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就会有极大的提升。
结束语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并结合精细化与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小学生构建开放、灵活的管理制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全面的分析现阶段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明确小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需求,鼓励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释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科学与完善。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卜彩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25-26.
[2]吴本庆,张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J].科普童话,2020(06):171.
[3]贺文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困境及其突破路径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