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开放、运营、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董泽清
[导读] 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馆,体育馆除了用于体育锻炼以外

        董泽清
        禄丰县体育馆   云南   禄丰  651299
        摘要: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馆,体育馆除了用于体育锻炼以外,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我国,经营体育馆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馆的设计、开发、运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活动。只不过,我国体育馆经营仍有诸多问题,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成因,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升体育馆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体育馆价值。
        关键词:体育馆;经营管理;管理对策

        体育馆可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馆的运营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综合竞争力。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体育馆的发展,只不过,仍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体育馆的经营管理,构建完善的经营模式成为促进体育馆经营成长的有力举措,相关研究也可以为其它地区体育馆的经营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1.国内体育馆经营管理问题概述
1.1国家及地区重视度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当然,国内体育馆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体育馆建设不达标,始终满足不了当地居民体育锻炼、参与体育竞技的需求。此外,一些地区不重视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导致很多体育馆开馆一段时间就面临闭馆风险;馆内设施设备尚未完善,很多体育项目无法开展,导致资源浪费。因此,体育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国家及地区不够重视,只有重视起来,才能促进发展。
1.2经营管理类人才匮乏
        查看相关调查报告发现,我国目前体育馆经营管理人才极为匮乏,从事体育馆经营管理的人多是内部人员,这些人对体育热情高涨,了解程度深,但不太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运营,体育市场拓展存在滞后性,难以根据当地市场制定发展战略。此外,很多体育馆都采用承包制经营,过于在意经济效益,忽略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导致体育馆的社会效益不佳,这也是缺乏既懂体育又会经营体育馆的人才引发的后果。
1.3经营管理模式有问题
        目前,国内体育馆经营管理主要以托管和责任承包两种模式为主,相较于国外,国内体育馆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导致诸多问题产生。相对来说,美国的集团化管理、理事会管理、自主经营管理等管理模式更具多元化。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让体育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形成更为优质的管理模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实施管理,改善国内体育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1.4经济负担较重
        在我国,大型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出现了经济负担过重的情况。在大型体育馆内,各类设施都需要维修、改造,容易造成资金短缺的尴尬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馆内诸多体育设备都需要维护、整修,一些设备自然老化需要更换。很多国家的体育馆维修改造都有国家财政拨款,但我国这一方面的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很多大型体育馆无法维持。此外,体育馆需要缴纳的税费较多,作为经营单位,体育馆要依法纳税,给场馆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1.5体育馆功能单一且收益较小
        在我国,大型体育馆功能极为单一,大多用于国际国内的体育赛事,建设时。体育馆也是参照比赛要求修建,导致体育馆缺乏配套设备,功能单一。没有国际国内赛事时,体育馆要么闭馆,要么用于休闲运动,一些不算大的比赛很难申请到体育馆或因租金昂贵而放弃使用体育馆。

以北京首都体育馆为例,其占地面积国内数一数二,但举行篮球比赛使用的场地不足其总面积的1%,体育馆利用率极低。面积过大,体育馆开放成本过高,向群众低价开放,还会入不敷出。
2.体育馆经营管理优化策略
2.1重视体育馆经营管理,投入足量资金
        如今,我国开始重视体育馆的经营管理,但与社会利益相关的经营项目并不太重视,国家和地方要重视此类问题,加以改正。我国很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但体育事业发展离不开体育馆,为此,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体育馆发展。国家财政可以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支持体育馆发展,优化体育馆设施建设,也可以从法律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体育馆经营管理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创造一个有力的环境,让体育馆稳步发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2.2培养经营管理类人才
        经营任何企业或单位,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同样需要热爱体育且具有经管类专业知识的人才。只不过,我国目前的体育馆经营管理者大多都热爱体育却不懂市场,引进的职业经理人虽懂市场却缺乏体育知识,这不利于体育馆的经营管理,也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体育馆培养既热爱体育、懂得体育知识,又具备经管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为体育馆经营提供专业化人才。此外,体育馆招聘人才要改变单一化的招聘方式,扩大招聘单位,提供丰富的薪酬,从全社会范围内招聘优秀人才,优化体育馆管理队伍结构,完善人员分流制度,打造一直高效、高质的体育馆管理队伍。
2.3推行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体育馆经营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管理者可以深入探索,建立多元管理模式,为提高体育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一份力。构建完善多元管理模式,可以让体育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占据一席之地,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提供的政策优惠及资金支持必须利用好,这是体育馆迅速发展壮大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体育馆内部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到自律管理,优化配置体育馆内部资源,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如今,传统的单子管理模式明显不适合体育馆的发展,只有打破这种模式的束缚。积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再借助国家及体育馆所在地政府的力量,凭借优秀的管理团队,实现高效管理。因此,走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体育馆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体育馆才能确保资源配置最优化,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能够在体育馆内发光发热。
2.4落实优惠的税收政策
        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有针对体育馆场地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政府鼓励私人或企业投资体育馆,参与体育馆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体育馆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仍旧存在矛盾,为了缓解二者的矛盾,国家可以全面落实税收政策,尽可能减轻体育馆税收方面的压力,如此一来,体育馆的经济负担减轻一点,体育馆再借助社会各领域企业的帮助,改变自身收支结构,节源开流,就可以减轻大部分的经济负担,如此一来,经营体育馆就可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二者的矛盾得以化解,体育事业必定蒸蒸日上。
3.结语
        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体育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随着体育市场的繁荣,国内体育馆经营管理也出现各种问题,体育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这种情况下,体育馆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投入人力物力,探索体育馆存在的问题,积极迎接挑战,从中找到体育馆发展的机遇,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体育馆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剖析了体育馆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为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郭士安.江西省公共体育场馆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张宇.生态学视域下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黎雨田.南昌市国际体育中心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