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宝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学校 山东青岛 266423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实验中需要使用化学药品和实验器材。然而化学污染又是当今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世界各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当然,我国教育教学中也加强了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就是我国对环境保护教育加强重视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教育;渗透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观念,并且积极探索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生物实验教学更加高效,材料的使用更加节约,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等等,以此来实现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但是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首先需要教师发现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这些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实验教学和理念教学中。而这不仅是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即将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开展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缺乏,这是因为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依然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重点,甚至个别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讲述更多的知识盲目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则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导致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来分析该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想要学好生物学科就必须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并且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学习生物知识。但是由于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的缺乏导致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在缺乏实验教学的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思维得不到发散以及环保教育的渗透受到影响等等,这都是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也是影响环保教育开展的原因。
(二)对环保教育理念的渗透缺乏重视和经验不足
对环保教育理念缺乏足够的重视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环保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有些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又或者是没有开展分层教学,又或者是没有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等等,所以导致环保教育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即使有一些教师认识到了环保教育重要性,并且积极渗透环保教育,但是由于其渗透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所导致环保教育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就像有些教师仅仅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述来告诉学生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减少实验成本等等,这些虽然可以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就会出现不知从何做起的现象,因此导致环保教育的开展成了形式,不符合初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影响了我国环保教育的开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最近几年酸雨、洪水、干旱的频发给人们的生存再来了较大的威胁,所以渗透环保教育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当然,我国也加强了对环保教育的重视,比如应对自然灾害的办法以及自救方法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不仅如此,在生物、化学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我国也加强了对环保教育的渗透,因为生物实验的开展需要用到化学药品和化工产品,这些都会给环境污染带来较大的危害。所以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可以开展高效的教学成了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环保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实验来培养学生节约实验资源的意识,从而促进环保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首先,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需要教师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网络上自然灾害的视频,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存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像在开展人教版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环境污染给动物生存带来的危害。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海水中大量的死鱼、海豚以及濒临灭绝动物,让同学们意识到这些动物濒临灭绝是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这对生物圈带来的较大的影响,甚至还威胁了人们的生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节约实验材料的意识和观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环保教育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像我在开展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菌》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就像我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的时候利用化学药品和试剂对细菌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细菌的存在。当然,在运用化学药品的时候或者是试剂的时候我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比如向学生们讲解药品以及试剂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讲解让学生们有节约实验材料的意识,从而实现环保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三)对实验废料进行科学的回收和有序化处理
工业废料给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是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科学回收实验废料的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科学的实验,才能使实验更加完善。就像我在开展人教版初中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首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包含物质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实验材料的节约和科学的实验步骤等等,这都是渗透环保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当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科学的处理废气排放、实验结束之后的废料排放等等,这些都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回收废气、废料的意识让他们在日后参与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未来投身科学探究奠定基础,也为我国环保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既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环保教育渗透的重视,通过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种渠道来实现环保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观念,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和我国环保教育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邹远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教育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6).226-227.
[2]薛冬云.创新生物教学方式打造绿色课堂刍探[J].成才之路.2018,(29).59.
[3]耿安军.立足教材、面向全体、着眼生活 --刍议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