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兴
梅州市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 514011
摘要: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逐步开展智慧教室建设工作,并结合教学改革和试点实现了局部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和运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和运营;
建设智慧教室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环境,量身定制学习内容,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构建出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出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要求
想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需要关注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两个部分。物理环境指的是实体教师以及在教学中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这些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1]。但是仅仅依靠物理环境无法实现智慧教室建设,需要配套具备虚拟环境。虚拟环境也就是虚拟的教师空间,作为实体教师的延伸,教师和学生能够线上互动交流,完善数据分析、教学反馈以及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需要具备多媒体显示以及播放系统,能够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内容呈现,例如计算机设备、投影仪设备、显示大屏和音频视频播放等设备。信息化教学环境要具备多平多终端交互系统,实体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任何教学内容都能够实现多屏任意切换,满足教学活动开展的多向交互性。建设信息化俭学环境要具备课堂教学录播系统,常态化自动录播教学内容,还能够为教学提供教研观摩、直播、点播等功能。智能感知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的感知捕捉师生、教学设备、环境的状态,为学习分析和诊断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构建出教室环境监控系统,能够智能化的控制教室内部环境,例如温度、亮度和空调等,为学生营造出智能化、舒适化的学习空间。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还需要具备设备智能管控系统,管理控制教师中的多媒体设备和环境设备,例如一键控制、远程集群控制和监控运行状态等。信息化教学环境还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在线互动教学系统以及课堂行为分析系统,通过构建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管理控制,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运营
1.结合学校教改需求
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需要使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其中还涉及到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创新,创建过程系统性、复杂性特点非常强。学校在构建智慧课堂时要重视实体软硬件环境建设,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部分院校在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建设完成之后跟教学完全不配套,影响了教学应用效果,在建设完成之后成为了教该社。因此需要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首先进行试点建设,试点应用有效再进行推广建设。
2.突出智慧教室软硬件建设的智能性和交互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给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了智慧教室建设智能性和交互性[2]。智慧教室跟多媒体教室有一定的区别,智慧教师的智能性和交互性特点更强,在智慧教室的软硬件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多屏多终端、人与机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性。结合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不断地强化软硬件系统的智能性特点,确保教学工作更加智慧化。
3.线上互动教学系统
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不仅仅是在实体课堂上,在线上也可以进行智慧教学,线上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通知书也强化了教学交互性。给予网络在线的互动教学系统开展智慧教室建设,需要满足线上的教和学的互动需求,如果缺少了在线互动教学系统以及教学资源系统,那么智慧教室也就跟普通多媒体教室教学效果一样。
4.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建立智慧教室实现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分析学情、开展学习诊断,针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用智能感知技术,能够采集在教学中环境、设备、师生的学习行为结果,建立相应的大数据分析系统,确保教学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5.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于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环境跟传统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完全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3]。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从中心位置退居到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学生也要转变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教师过于依赖的学习思想,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让教和学能够结合子啊一起。在智慧教室当中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如何正确的操纵设备和系统,如何配套完成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更有效果。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升个人素养,强化信息技术的学习,分期分批的参与到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水平,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6.以应用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创建出信息化教学环境,需要在广泛的调查工作和论证工作开展基础上,制定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案,结合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应用,打造出操作方便简单地教学环境。以应用为中心的建设理念,重点考虑了师生教学中的操控行为,确保软件操作的界面更加简单整洁、一目了然。同时软件系统的操作还需要积极提供必要的提示和选择,也要具备容错能力和纠错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7.开展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工作
当前我国智慧教室的建设经验还不够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正处于探究、摸索阶段,具备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构技术产品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实践当中跟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磨合,积攒更多的教学经验,形成成熟的智慧化教学环境建设和应用系统,实现创新技术和教学的有效融合。在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需要强化对智慧教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工作,以智慧教学应用为主做好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工作,避免环境建设和教学工作开展相互脱离,影响教学质量。
8.做好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
想要创建出优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需要具备大量的软硬件设备和信息化教学系统,并且这些设备和系统的运行质量,会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开展起到直接性影响,因此做好设备的后期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很有必要。要针对设备和系统进行智能化实时监测,利用技术手段了解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报警维修。要在日常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好日常维护,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化教室当中的设备和系统能够高效率运行。要做好后续设备系统服务的培训工作,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满足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需求。
结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未来教育体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结合大数据环境的技术优势,做好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研究工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珏.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以无锡交通高职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1):185-186.
[2]罗晖.根植内涵,创新实现资源平台的融合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2):13-14.
[3]郭宇,胡卫星.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热的理性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Z4):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