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赵亮
[导读] 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赵亮
        山东省泰安迎春学校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为了有效地落实生物教育的价值,促使学生透过生物课程获得成长的养分,教师有必要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并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式,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真正地实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责任感;互动;思维
前言: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新课改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在实践问题的分析及探索上,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作为初中生阶段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出具体的目标及方法,实现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创新能力。
1、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
        1.1教学以应试为导向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基本多数教师都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在有限的课堂内,尽量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生物知识,争分夺秒地让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以应对考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速度上和提高学生分数上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2缺乏实践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但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依旧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学生成绩基本体现在卷面上。学生缺乏大量参与生物实验、实践探究的机会,从而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1.3师生互动不足
        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多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注重教学任务的达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师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学生也只是应付性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导致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展现。对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教师也没有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支持工作不到位,加剧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排斥和反感。
2、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2.1在生物实验中深化理性思维
        在中学阶段,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天然场地。学生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不仅可以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更能促使学生严谨地分析、符合逻辑的推论、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提升理性思维。 例如《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该实验中,学生设计实验时能够考虑到除了叶片的种类不同形成对照外,叶片的形状、颜色、摆放的位置都应尽可能地一致,减少实验的误差。除了这些显性的实验干扰因素之外,教师应进一步搭建平台,在学生观察到与他们预期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时:桑蚕有的爬向了桑叶,有的爬向了非桑叶,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查找原因,通过生生间以及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找到实验过程中一些隐性的干扰因素:处理叶片的工具是否做到专叶专用、蚁蚕的爬行能力有限蚁蚕到叶片的距离是否合适、具有特殊气味的叶片是否会干扰实验、叶片中水分的含量是否会影响实验、蚁蚕爬到树叶上是否就代表了取食行为的发生了呢?学生在观察反思、质疑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得到很好地提升,可以说整个探究实验的过程,其实就是理性思维的训练的过程。


        2.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讲授某种植物时,教师可以搜集与该植物相关的视频,以影像的方式把植物的生长、习性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该植物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在讲某种动物时,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把该种动物的形态、声音、生活习性、个体差别等,以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给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人的由来"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教师可以借助班级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出生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仅承载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承载着同学、教师、家人对自己深刻的爱。因此,只有真正做到珍爱生命,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才能不辜负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付出。
        2.3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台上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用笔画下来,课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生物机械式的学习对于思维逻辑性在飞速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要与学生进行肢体或者语言上的互动,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再辅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那么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学习生物知识也会更牢固。如: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在讲花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朵花,让一个学生给大家说说花的结构,通过学生的发言,知道花有花瓣、花蕊等,这时教师可以拿着花走下讲台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清花,用手指向操作告诉学生花丝、花药、柱头等花的知识,对于花上细小的细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再辅以语言讲解,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再拿出一朵花,让学生亲自示范,指出花的各个结构所在的位置,以此达到学习的目的。
        2.4在联系生活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生物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因此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渗透,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生物学科与社会教育新动态方面的关注程度,挖掘知识内容中蕴含的价值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加强书本和社会的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到传染病的预防一节中切断传播途径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在病毒性传染病高发的时候,有人在微信群中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方法,准备一支去芯的水笔,进出公共电梯按键时拔掉笔套,用笔尖按键后再套上笔套,这样可以避免手指直接按键感染病毒以降低被病毒感染的几率。就病毒性或细菌性传染病而言,病人或带菌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健康者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公共设施的按键、按钮常难以避免带有病原体,因此所举办法能简便有效地切断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病毒、细菌传播。通过这个例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树立生命观念,提升社会责任素养,预防疾病提升健康水平的教育与启示。


结束语: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生物是理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视学生生物成绩的提高。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成绩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生物教学出发,培养他们生物课程核心素养,这样才更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学校开始对生物教学进行改革,这一过程中,生物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晓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9(23):9.
[2]杨玉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7):91.
[3]阮爱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落地途径探究[J].华夏教师,2019(2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