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叶丽山
[导读]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注重的是人才全方位与全面的培养,

        叶丽山
        浙江省龙泉市锦溪镇双岭小学      3237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注重的是人才全方位与全面的培养,从这一点来讲,农村与城镇的教育要求是相同的。作为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在面对师资紧缺、投入贫乏的现实问题面前,应当做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全面提升科学课程教学所有环节的效率,增进农村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堂;青年教师;政府投入
        面对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理论水平也有了新要求。但作为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无法紧跟教育改革的现状令人担忧。作为突出表现,小学科学课堂教育的实验教学普及度不高、程度不深,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理论兴趣与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农村,素质教育的普及程度较城市仍旧不平衡、发展速度较慢。作为科学教学课程虽然普遍设置,但从教学效果与目的来看,依旧围绕应试教育要求在做具体安排,大部分农村小学对于科学教学课程的未来发展属性、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并不能引以为重,从实际中表现为“为考试让路”、“以分数定终身”的教学课程安排,甚至出现教学课程被占用、取代的情形。此外,农村小学教育中,对于科学课程配备的师资不能够满足课程教授,无专职化、专业化教师情形极为普遍。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忽略小学生对于科学理论学习与理解的过程,授课教师更愿意倾注于“倒灌模式”教学法,只强调“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没有沟通交流的互动,只有“填鸭式”教学的单一。这样的现状,不但会极度破坏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的思维构建体系,更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与实际动手能力,与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1]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
(一)师资人才储备量不足
        随着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已经城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小学的建设比例不打断增大。但从相关统计与分析的数据来看,农村小学的师资配比进入到相对缺乏的实际状态。近些年,由于教师岗位编制的数量在减少,农村小学中负责科学课程教授的教师承担着更大的工作量,再加上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及年龄结构的老化,使得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授课教师流失比例不断增多,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师资人才储备量严重短缺。
(二)教学理念无法跟上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整体科学化素质水平较低
        在小学诸多课程中,相较于数理化主干课程的性质与意义,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无能被有效提及。因此,作为教授方的学校与教师以及作为学生与家长,都将科学课程作为“无关紧要”的副科予以对待,致使教师无法按照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状态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理念,学生与家长未能对学习的正确理念引起足够关注与重视。作为缺陷的实际表现,即为落后于陈旧教学观念的不转变、敷衍了事的教学方式以及对于教学实践化效果的疏漏。

[2]
三、对于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升的对策
(一)秉承“实践出真知”的理论,强化实验的教学引导,增强科学课堂授课质量
        作为科学课程精髓,实验是课程“实践出真知”所形成理论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重要方法。以实验发现问题、以实验解决问题,以实验总结问题,要不断通过实验去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突破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等障碍,要加大对于实验器具的投资、加强对实验方法与形式的不断创新创造、注重对于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利用科学思维来观察、实践与解释科学现象和问题。例如,在三年级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讲述《杯子变热了》,利用课前准备的相关实验器材,通过酒精灯加热器材的导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悟固体热现象的发生与具体表现,了解热能在固体中传递的科学理论,最后达到学生能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来研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的实际科学结论。学生在实验中可以获得理论来源的实际表现,并通过授课教师的教学引导,懂得科学理论发生的依据、过程以及结果。在增强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对于严谨科学态度的研究行为具有着素质化培养的积极意义。并且,通过举一反三的实验形式,能不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得出新结论。
(二)增加学生科学课程的参与度,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生科学课程教育的关键因素,即课堂实践参与性是授课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因素。[3]以课堂参与为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开始并贯穿全程,形成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引导教学、答疑解惑、形成理论、强化学习的课堂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随机选取两名以及多名同学进行课堂语言互动,感悟社会生活交往过程中通过声音来传递语言内容,向学生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人又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当学生通过彼此语言表达内容获取聆听的信息时,授课教师可以让相互交流的学生彼此触摸喉头与声带位置而发出的震动,感悟到声音物理来源的存在。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实践的参与为课堂内容教授的开始,提出现象所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思维,并将教学目的需要达到的内容按照教育步骤与教育形式生动而形象地讲授给学生,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教师师资培养,加大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投入力度
        作为师资培养与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资,是地区政府与相关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并有所作为的要求。针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授课教师资源的短缺、业务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的事实状态,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引进、分配的力度,增强教师队伍补充与队伍年轻化的革新。此外,对现有教师队伍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与考核方式,实现现有科学课程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全面化,成为业务能力过硬、人品高尚的优秀教师。
四、结语
        按照国家教育统筹发展的要求,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应当与城镇实现共同进步、共进发展。以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来看,既是学科改革与不断加强的缩影,也是实现教育体制同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未来人才培养,要以多学科实现人才全方位化增强为目标,更要实现人才素质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培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调查研究[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6(12):124-137
[2]文小平.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209
[3]吴桂兰.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7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