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崔飞琼
[导读] 本文对红色文化作了概述,论述了红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崔飞琼
        河南省洛阳市第四中学  河南洛阳  471002
                          
        摘要:本文对红色文化作了概述,论述了红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方法,包括课堂实践,德育活动实践,红色教育基地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下重视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营造红色校园氛围,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作用,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果,提高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
        一、红色文化概述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祖国大地都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宝贵资源。以我们河南省为例,[1]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不朽的红色文化,如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中原大地涌现了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许世友等革命先烈以及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吴金印、张荣锁等先进模范。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如此丰富,完全可以被道德与法治课堂所用,成为教育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河南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来,既能激活同学们身边的教育资源,让英雄楷模形象鲜活起来,又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真实生动,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二、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和中华民族寻求民族解放、实现伟大复兴进程的历史写照,并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获得传承发展,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选用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在学生中进行价值传播和思想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红色文化契合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要求,有助于引导中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为道德与法治提供了内容支撑,道德与法治为红色文化提供了渠道保障,二者相得益彰,有机统一。
        三、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法
        1.课堂融入
        红色文化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结合时政、纪念日、专题等形式融入红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老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专业敏感性。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教材知识,更要把体现红色文化的时政资源作为重要的一部分。比如2020年6月份,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一事。此报道一出,我就暂时搁置了本节要讲授的内容,整理了相关相关视频,照片,以及我军戍边战士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课堂上只用展示给学生,学生各个义愤填膺,体现出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维护国家安全”、“公民权利与义务”等课时的有效资源。
        在课堂上融入红色文化时,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点,避免教育假大空现象。在进行“红船精神”的专题学习时,我并没有过多的给学生讲解红船精神的是什么,而是给学生声情并茂地重现了当时中共一大召开的详细经过。最后讲到一大召开完毕,有人提出:让我们再喊一遍“中国共产党万岁!”学生也情不自禁攥着拳头说:“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时“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精神内涵就显而易见而且印象深刻。
        2.校内活动
        活动是教育的有效形式,庄严的仪式感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为学校德育活动献计献策,提前梳理时间表,把国家及地方有关红色活动纪念日等纳入学校集体活动。比如把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公祭日等设为学校德育常规,提前协调时间集体收看直播,再以演讲比赛、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反馈,加深学生品质的传承和弘扬。
        3.红色基地参观
        让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纪念场所、聆听现场讲解、亲身参与体验等方式,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能够起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既要重视课堂内的理论教育,还要积极开展课堂之外的实践教育,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育人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文化打造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厚力量。
        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道德法治课程协同育人。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弘扬主旋律,端正学生价值观,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课程。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使青少年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法治课程任重道远,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玉良,挖掘河南红色文化为思政课提供深厚力量[N].河南日报理论版,2019.5.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